【会议专题】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闭幕报告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宣传中心 许耀尹 编辑:宣传中心 官舒昕 发布时间: 2019-12-24


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2日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圆满落幕。


本次闭幕式由郭龙生教授主持。闭幕式首先由八位主持人汇报他们的小组讨论情况。


第一分会场(上半场)汇报人为来自华侨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练安琪同学,受小组主持人委托就第一分会场上半场做小组讨论总结。练安琪同学表示,小组大部分组员都是青年人,但是也有资历丰富的前辈提供高见,感谢主办方对青年学者的关爱和支持。第一分会场(下半场)汇报人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的陆书伟老师,他和金美老师一起负责主持第一分会场下半场。该小组一共有十二个话题,做现场报告的有八位学者,其中有五位是学生。八篇文章中四篇是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两篇是关于“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的研究,还有两篇是关于“语言多边化”的研究。陆书伟老师郑重表扬了来自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林淼湘同学,同时也提到了在汇报过程中,有五篇文章是由学生来报告,充分反映出这是一个利于人才培养的平台。


第二分会场(上半场)汇报人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的孙浩峰老师。他和孟晖老师一起主持第二分会场的上半场。小组主题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范的研究”。他表示2011年研究生二年级时参加了第六届社会语言学学会,并表示这次参会也是一次“回家”,既是回归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术会议大家庭,也是回到母校,同时感谢了厦大和苏新春教授对其个人的培养。第二分会场(下半场)汇报人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张先坦教授。该小组由十一位学者组成,报告内容主要为“方言研究”和“语言景观研究”,其中方言研究报告就有六篇。这些研究观点鲜明、方法多样,为社会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第三分会场(上半场)汇报人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园园副教授,她与来自新疆师范大学的张全生教授一起组织该场讨论。会场主要围绕“语言叙事”和“语言教育”这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共有十位参会者发言。其中既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教材研究,也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研究方法包含实证型研究,也包含理论探讨。小组人员既有年轻的专家学者,也有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并且研究的内容充满家国情思。第三分会场(下半场)汇报人是来自黑河学院的祝志春教授,祝志春教授从七句话、两个统计和一个要求做出了小组总结。“一二七峰会;十毓十进;古稀弱冠祥瑞;阻尼难忠、女权特立;细雨轻柔、网络当红;晨瑶小姐姐峥嵘;一带一路荆棘语言共春色”这七句话赢得了满堂喝彩。最后他表示,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超越时空,他跨越了三千多公里的距离和五十度的温差,并希望各位专家以及各位学者到黑河学院进行参观指导。



第四分会场(上半场)汇报人是来自四川宜宾学院的詹海玉老师,她和杨菁老师共同担任了第四分会场上半场的主持,该会场围绕“媒体语言与产业扶贫研究”展开研讨,共有九位参会者发言。詹海玉老师总结出了几点建议,就产业扶贫研究方面,根据群众需求提供相应的语言服务对策;充分利用好当地语言资源;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在整个族群中示范作用;根据本地语言特点采取渐进式的文化推广;就媒体语言方面,大力发展相关企业、培养优势企业人才等观点。发言之后,参会者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詹海玉老师代表第四分会场感谢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给予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精心组织,让大家感受到了厦门大学师生的热情。第四分会场(下半场)汇报人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曲志强教授,他与辽宁师范大学的徐笑一教授一同负责了第四分会场下半场的主持。该小组参与现场讨论的共七人。其中教师四人,研究生三人,其中来自国外大学两人,曲志强教授认为这使平均年龄年轻化,也增强了国际化。他在总结中提及家国情怀是把我们第四分会场的全体师生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在十分钟的自由发言提问环节中,师生们进行了积极踊跃的提问探讨,就社会语言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以及网络缩略词可否当成新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正如关彦庆教授所言:“开这个会议很愉快,我们是个大家庭,我们的家国情怀就是社会语言。”



最后由杜晶晶老师进行大会总结。她从回顾历史、聚焦领域、关注现实放眼全球四个方面进行了本次大会的全貌概览,并总结出“增值点、生长线、辐射面”三大特点和“大格局、有担当”两大风格。



我院宣传中心部员对会议主办方郭龙生教授就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前景和期望进行采访。郭教授表示,对社会语言学充满希望和信心。我们的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走到现在是第十届了,同时还有社会语言协会,国际研讨会也已举办十一届,明年将举办第十二届。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前来参会,也希望年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社会语言学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