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闻传播系“影视教学创新实践”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视听媒体语言、影视作品分析、非线性编辑、电视编辑……打开我系教学计划表,课程设置一目了然。“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是我们影视教学创新实践课程设置层层推进的特色。”我系系主任朱健强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系“影视教学创新实践”获我院2009年教学成果特等奖,我系系主任朱健强副教授、系专职教师方志鑫、许由文、林筠老师参与了这一课题研究。近日,就这一课题,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师。
广义上的“影视教学创新实践”
记者(以下简称“记”):相比其他传播类的课题来说,当时是如何提出“影视教学”这一课题的呢?这个课题是不是仅以广播电视这一块为主?
朱健强主任(以下简称“主任”):教学创新的评比是对我系教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这个课题的提出并不只是局限在广播电视这一块领域里,现代影视课程体系中包括了广告、新闻和公关各个方向课程,融合了网络时代的特征,所以说我们称“影视教学创新实践”,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叫法,我希望是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打破、模糊,真正达到一个合作与传媒的创新目的。
记:和其他系相比,我们系突出的优势有哪些方面呢?
主任: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方面,我们系教学模式是从理论到实践,教学宗旨是结合实践来进行的。我们的实验设施也为影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有苹果剪辑机房、报纸编辑机房和摄影摄像机供学生实践,而且我们系有一支很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同学们授业解惑;假期还能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的参观和实践,我们的实习基地在厦门漳州都有分布,学生实践机会很多。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成果是明显的,像纪媲龄、吕雁她们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影视组一等奖和“2008 One Show”“金铅笔”。当然,在新闻这一块,我们并不是没有成绩,只是,我们把最能展现我们系特色的东西拿出来,新闻报纸这块,《厦门湾南岸报》有一期也全文刊发了我们系学生的课堂小组作品。所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这样的优势,边学边做。
记:我们注意到,在这次评选中,有的系申报了好几个项目,我们系一共申请了几个项目呢?
主任:我们就申请了这一个项目,我们的想法是做好做精一个课题,凝聚全系的力量,把影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
记:接下来准备怎么继续完善我们的学科和方向呢?
主任: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同时拓宽外部条件,获得这个奖是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公共关系将继续做为我们的一个专业方向,而且我们要建设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坊”,和校外媒体合作。我希望新闻、广电、广告的学科成果可以“遍地开花”。
 
青年领袖计划?积极学习模式!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方老师介绍一下“青年领袖计划”吧?
方志鑫老师(以下简称“方”):在整个学生群体里,总有一些是拔尖的。特别是我们05级的同学,他们做出了挺多的成绩。他们成立了若干团队,每个团队中又有一两个相对拔尖的同学,他们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点,然后可以带动一片的同学来共同进步,主要是从低年级的同学中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同学,进行栽培,用他们的成绩,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做事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习。
记:那“导演工作坊”的特色呢?
方:07年1月时,系主任带我们去香港考察,发现他们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叫做“工作坊”。类似我们从小就参加的那种兴趣小组。没有学分的压力,完全凭兴趣加入。作为工作坊的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能在玩的过程中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
记:您在本科读的是数学系,为什么会来新闻系教学呢?
方:其实很多导演都是工科的。因为影视制作不单单是一个思维跳跃的过程。从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产生到真正被付诸于实践,是需要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以及非常严谨的组织能力的。需要很强的逻辑结构,当一个理科的背景加上文科的想象力的时候,又有它的长处。本部几年的研究工作让我渐渐对影视产生了兴趣,那时候香港要在大陆招研究生的计划又提供了这个机遇,我就很幸运地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