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与专家共话鲁迅在厦大的日子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地过了一辈子,却把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留在了厦大。”3月18日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教授在主楼群3号楼小报告厅为我院学子讲述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的日子。
 
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先生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担任厦门大学文科国文系教授兼国学研究院教授,在厦大共待了4个月又12天。讲座中,朱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收录鲁迅先生和许广平信件的《两地书》。在《两地书》中,仅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的4个月间就有84封,占了大半。这些原信,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厦大这4个月所经历的平静的温暖、沉默的充实以及精神上的“无聊”,正如朱教授所说,鲁迅先生在厦大的生活是“一面埋葬,一面留恋” 。
 
在朱教授的讲述下,同学们从《两地书》中看到了一个率性活泼、充满孩子气的鲁迅。因为恋爱,一种跳跃的心境、一种童心未泯的天真之气、一种生命的活泼状态在鲁迅先生身上得到了饱满地呈现。此时的鲁迅先生已经从新文化战场和“女师大风潮”中沉静下来,成为一个有着温暖情怀,充满生活气息与活泼气息的普通人。
 
“鲁迅先生在厦大期间所谓精神上的‘无聊’其实是对无意义的厌恶和对无耻的还击。”朱教授说,“‘无聊’是鲁迅先生对于世界、人生和自我生命的一种独特体验,是对换一个地方生活的失望,是对革命的南方期望的失落。”朱教授称,在厦大的4个月间,相对在北京、广州以及上海的日子而言,鲁迅先生是沉默的。而正是在充实的“沉默”中,鲁迅先生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两本教材。他的很多重要著作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如历史小说《铸剑》、《奔月》,《旧事重提》(后为《朝花夕拾》)里的4篇文章、《华盖集》续篇、《〈坟〉的后记》以及《〈阿Q正传〉的成因》等。
 
最后,朱教授说,尽管鲁迅先生在厦大的生活很温暖、很愉快,但是习惯了战斗的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但是他在厦大短短的四个月,却给厦大留下了永远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