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教授做客厦大“博雅茶座”,畅谈文学技巧的深层隐喻

撰稿: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班 姚嘉爱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5-11-18



1113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教授,应邀做客厦门大学“博雅茶座”,以“技巧:文学的存在或隐喻”为题展开讲座。为覆盖更多师生需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主一 508 会议室设置分会场,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到场参与,近距离感受文学大家的思想魅力。



讲座中,曹文轩教授从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及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系列切入,强调“真正的阅读是重读”,并分享自己在重读经典时发掘的“技巧与存在”关系,提炼出理解文学技巧的三大关键词——“跳空”“摇摆”“陡转”。


谈及“跳空”,曹文轩介绍这一概念源自股市,他以《简·爱》等经典为例,阐释作家可通过时间的艺术处理,让读者在有限篇幅中体验漫长生命历程。他指出,“跳空”兼具弹性之美,能制造叙事短暂休止,既契合生命真实节奏,又为人物凝结永恒提供可能;且与股市空白不同,小说中的“跳空”可通过倒叙等手法充实,有效调控叙事节奏,避免平铺直叙。他还提到,自己在《青铜葵花》等作品中运用“跳空”技巧,开篇即设悬念,牢牢把握故事整体节奏。


关于“摇摆”,曹文轩表示其是小说运行的核心动力。他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启发,提出小说发展遵循“螺旋式上升”路径,人物性格、情节推进、主题表达的“摇摆”,能让小说如河流般蜿蜒,持续呈现多元声音与张力——这正是文学价值的核心。他强调:“没有摇摆,世界不复存在;没有摇摆,文学不复存在”,认为小说创作不应是直线运动,而应如鸟群划空,留下优美繁复的动人曲线。



对于“陡转”,曹文轩将其定义为“陡然拐弯”,并辨析其与“摇摆”的差异:“摇摆”多在明确对象间发生,“陡转”却常出人意料、无从预判,却能映射生命与存在的真实状态。他以雨果《九三年》中保皇党军舰危机场景为例,说明接连的戏剧性反转虽意外,却深刻揭示了历史与人性深处复杂、难测的生存本相。


最后,曹文轩在讲座中着重强调,文学技巧将人类无形精神世界、繁复生命体验,凝练为有形叙事结构的“艺术转换器”,是存在的状态与暗码,更是通往文学深邃奥秘、安放世界想象的密钥。正是在“可见的技巧”与“不可见的存在”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创作过程中,文学才孕育出了真正打动人心的独特力量。


本次讲座,曹文轩教授以生动的案例、深刻的阐释,为厦大师生揭开了文学技巧与存在的深层关联,引发了现场听众对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深度思考。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不少参与者表示,这场分享为自己今后理解文学、甚至表达自我提供了全新视角。



撰稿: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班 姚嘉爱

摄影: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班 姚嘉爱

审核: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