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会 徐慧媛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5-11-14
11月12日,人文与传播学院 “公职类考试全程备考规划”指导讲座在主1#517顺利召开。优公教育的黄仕鑫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系统而深入的全流程梳理,从宏观认知到微观执行,为备考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讲座伊始,黄仕鑫老师首先帮助大家构建起对公职考试体系的整体认知框架。他清晰地梳理了国考、省考、选调生、事业单位、军队文职等不同考试类别的核心区别,让同学们明白了每一种选择的路径与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黄老师强调,“只有先看清全局地图,才能为自己规划出最合适的行进路线。”
在明确了“有哪些路可以走”之后,黄老师紧接着解答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的路,终点风景如何?”他对国考、省考、选调生的薪资待遇、发展平台与长期前景进行了客观而坦诚的剖析。他特别指出,选择不应只看起薪,更要看成长性,并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性格与职业理想,在“宏观视野”与“基层历练”之间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
“考得好,真的不如选得好!”在讲解公职类专业分类与岗位选择时,他指出了人文与传播学院同学在中文、新闻、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上的报考优势。“我们文传学院的同学,是‘笔杆子’,是‘宣传兵’,在申论和面试中具备天然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将你的专业背景与岗位要求精准匹配。避免在‘千人坑’里挣扎,要善于发现那些为你量身定制的‘优质岗’。”

当目标与方向得以明确,高效的执行力便成为关键。在备考方法论环节,黄老师分别针对行测和申论提出了制胜策略。“行测是压力测试,120分钟135道题,没人能做完。我们的目标不是全会,而是在有限时间内拿到最高分。资料分析、判断推理是‘生命线’,必须拿下;常识判断需日常积累,不必过度纠结。”在行测备考上要掌握题型规律,强化时间管理;在申论备考上要关注时事政策,积累规范表达;学会利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闻联播等资源,每日跟读、摘抄,提升写作素材储备。
黄老师特别指出:“申论不是‘写作文’,而是‘模拟公务员工作’,要学会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整场讲座内容环环相扣,从认知到选择,从规划到执行,为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知识赋能。讲座在积极的互动中结束,相信所有到场的同学都带着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心,踏上了自己的公职备考之旅!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会 徐慧媛 、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