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2024级新闻学 蔡晨琳 2023级新闻学邝鹏瑞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5-07-17
夏日炎炎,暑气蒸腾,期末考试刚结束,同学们又满心期待地投入到了实践周的怀抱。
7月7日,实践周教学周第一天,我院“遇见江西”摄影创作营21名成员在党总支书记易欣的带领下,前往江西婺源开启深度摄影创作之旅,实践创作活动得到当地摄影家江志红的大力支持。大家深入街巷院落、非遗工坊,用镜头一路研学记录,采集了丰富的素材,为实践周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婺源弦高古城是一座集徽州文化、山水意境和现代创意为一体的文商旅游新地标。弦高古城始建于唐咸通六年,曾经作为婺源的县治长达161年。古城西湖凼街区以“三水”“七巷”“八景”等历史遗迹为基础进行改造。古城的建筑风格鲜明,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最直观的色彩印象,石灰粉墙有利于挥发多雨的湿气,灰瓦经高温烧制可长久抵抗风吹日晒雨淋,在岁月中晕染出温润的色泽,记录着过往故事,看着高低错落的建筑,仿佛听见了时光流淌的声音。
巡游与古城内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婺源美食映入眼帘。油条炸得金黄酥香,混着麻糍的糯米甜,石头粿在铁板上滋滋冒油的焦香裹着韭菜馅的鲜美,巷尾粉蒸肉的醇厚脂香漫过青石板,又撞上糊豆腐的豆香与笋干的清冽。街坊间食物的香气馥郁交织,脚步早已被牵着往香气最浓处去。
《弦高烟火气》 肖磊 摄
弦高古城的非遗文化也非常精彩。在人民礼堂中心广场正上演各种非遗文艺表演,板龙灯,鳙鱼灯,川剧变脸,鱼灯巡游。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狂欢,更是民俗文化的生动演绎,它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鱼灯巡游》 阙雨松 摄
7月8日上午,师生一行早早起床,乘车来到了婺源江湾镇篁岭古村。
这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近600年历史徽派古村落。背倚石耳山,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篁岭村“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 村内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被称为“梯云人家”。这里平地少,屋顶架晒成村民主要晾晒场地,家家户户在顶层拓开搭起晒架,农作物与错落排布的房屋形成极具层次感的晒秋景观,慢慢地成了“晒秋”文化的起源地,“篁岭晒秋”也成为“最美中国符号”。虽酷暑难耐,但师生创作热情依旧,走在篁岭的古街巷弄之间,在墙角窗边捕捉精彩瞬间。嬉戏的孩子,如织的游人,编蓑的爷爷,刻木雕的大叔,煮茶叶蛋的阿姨……师生们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瞬间绘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同学们在篁岭古村创作
同学们在婺源非遗文化馆和油纸伞制作工坊
在接下来的日程里,师生一行将继续深入婺源的城镇乡村,用脚步丈量赣鄱大地,用镜头描绘美丽婺源。
撰稿:2024级新闻学 蔡晨琳 2023级新闻学邝鹏瑞
摄影:见标注
部分摄影作品
《篁岭人家》肖磊 摄
《古村印迹》蔡晨琳 摄
《耆老蓑衣情》陈婉婷 摄
《红伞青伞,旧室藏情》何嘉雨 摄
《竹肩承巷》邢孟筠 摄
《“请你吃一口棒棒糖”》 阙雨松 摄
《红伞匠韵》马嘉言 摄
《篁岭晒秋》饶佳虹 摄
《专注》邝鹏瑞 摄
《伞下舞者》 骆雨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