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5-02-27
2025 年 2 月 21 日上午 9 点,我院在卓尔厅(主 1#508)召开了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主题的全院教师会议。会议由朱盈蓓副院长主持,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献计献策。
会议伊始,朱盈蓓副院长介绍了会议的背景。此次会议是继2月13日苏新春院长面向老师们发起“Deepseek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的看法”调研之后,开展的全体教师座谈专题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会上,各位教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王世海副教授从新时代、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内涵出发,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教育及教学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在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生活、工作必备工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师生的成长和成材,推动教育方式从讲授型向“问题型+讨论式+个性化+系统性”转变,同时实现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型向“引导师+规划师+理论的思考者+科研的发明家”转变。
肖飞副教授则聚焦于 AI 在新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 AI 应用既要符合新闻规律、教学规律,也要在新闻创新和教学创新上大胆探索。
方志鑫副教授分享了广播电视学专业在AI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该专业拟用必修课《新闻制作》作为教学试点,强化学生在学习传统经典传播类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理解“AI 赋能”的意义,强化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被动型、填鸭式单向教学向智慧型、学习型小组转化,将AI工具融入目标性创作中,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期带动广电专业全面教育改革。
李瞻良老师展示了DeepSeek对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包括教学模式智能化转型,如数据驱动教学、智能内容生成等,同时探讨了技术与伦理平衡、教师角色转型等挑战及应对策略,为人工智能与广告学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李宏江老师介绍了自AI高速发展以来,其所在专业在朱盈蓓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多次研讨和课程提升的情况。一些课程如《统计原理和分析软件》等已融入一定的AI 教学内容,《文化研究》作为专业重点建设课程,已申报“课程 + AI 内容”。下一步,将加强AI管理工具、大数据处理工具、数据监测等人工智能进入文化产业管理的教学科研,应对AI时代所带来的变革。
我院副院长兼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朱盈蓓介绍了我院AI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同时,她提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文旅 + 文创 + 文博”的理念及难以计量性的特点,跳脱了被AI取代的困境,并拓展了AI+校企、校地合作的新路径。
在总结环节,苏新春院长升华了会议主题,围绕“人文学科如何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提出AI技术带来的革新与挑战:一是AI从搜索式到生成式的迭代,改变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教师们不能再回避这一变化,必须适应并运用AI新技术赋能教学;二是AI生成的内容带有情感、判断和价值观,对教师如何传递知识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处理“知识”“信息”“消息”;“规律”“趋势”“特点”;“未知”“已知”“新知”之间的关系,如何客观、理性地评判?这些观点引发老师们更深层面的思考。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我院教师们合理利用AI提升教学、促进教学创新方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各专业积极探索AI相关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