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周回顾】“菲林映画”实践队——体验传统工艺,感受摄影魅力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左斯文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4-07-25



胶片摄影与暗房放大以其独特的流程和工艺在数字摄影时代依旧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色彩与影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兴趣。“菲林映画”实践队已经连续两年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合作,组织举办了暑期实践项目。今年由左斯文老师带队的“菲林映画”实践项目如约而至,在七天的实践周期内,又有十名新同学加入到了本次活动中来,体验从黑白胶片到自己放大的第一张照片这一传统流程。

实践周的前三天由左斯文老师系统讲解拍摄理论和冲洗放大流程。在数码摄影流行的今天,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胶片摄影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同学们需要从装卷开始,上午学习曝光理论,下午进行拍摄。因为无法像数码摄影一样即拍即看,所以就要求同学们在每一次按下快门前都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从而拍摄一张正常的照片。这对于习惯了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掌握了曝光理论以后就开始学习冲洗和放大流程,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同学们则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同时,每个人也都顺利经过了一次全黑环境下的拆卷装罐模拟冲洗的过程。上述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后续真正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指导学生进行装卷操作


在经历了三天的高强度学习和拍摄后,710日大家终于启程前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在那里熟悉了操作环境和配置药水以后,大家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将这几天拍摄完成的一卷胶卷装入显影罐中开始显影。装卷、倒入药水、上下搅动、静置……每一步操作同学们都很小心翼翼生怕翻车。当所有步骤结束,打开显影罐看到了自己最终拍摄出的底片时,大家都感到无比激动,对于已经习惯了拍摄数码相机的同学们来说,在经历了几天的拍摄与冲洗流程后看到的画面显得尤为珍贵。

                    

      检查底片情况                   最终冲洗出的底片


待底片干燥,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暗房开始了放大操作,从接触印相到可变反差相纸的放大,从简单到困难,大家将在未来的几天里掌握这一系列的放大技巧。进入暗房后,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要适应暗房里的黑暗环境,由于黑白相纸只能感红光,所以暗房内只有微弱的红光作为指引,同学们需要在非常黑暗的环境下进行一系列操作。第二个困难就是打试条,同样不像数码相机的所见即所得,最终在黑白相纸的成像结果都必须根据一系列的试条来做决定,根据试条的曝光程度来判断相纸最终的曝光时间。所以试条位置的摆放、曝光的手法以及最终时间的确定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来提高。然而面对这些未知领域和困难同学们依然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在一次次的尝试和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后,大家的操作越来越熟练,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成片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同学甚至放弃了午休时间,简单吃过午饭后便又赶回了暗房继续操作。最终经过四天高强度的实操,同学们都掌握了由易到难的放大技巧,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片。


                     

在创作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又来到了装裱中心,为自己创作出的暗房作品进行装裱。这次专门为同学们定制了符合作品尺寸实木相框,让同学们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装裱技巧同时,能够将自己亲手创作出的作品装裱起来,显得更有仪式感。本次实践周活动圆满结束。


合影留念



20222024,“菲林映画”实践队已连续三年顺利组织举办胶片摄影与暗房放大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三年来,实践队里出现了已经比较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老队员,也有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到队伍中。不管是数字摄影还是胶片摄影,都只是一种记录影像的工具和载体,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多一些对影像对摄影的思考。胶片摄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自己沉淀下来,不管是从前期的构图到按下快门,到最终的显影再到最终的成像,每一步骤都能加入对于影像的思考。希望通过“菲林映画”实践项目,不仅能让同学们感受这一传统的工艺,又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不管是从技能的获取还是思维的建立方面都能更多的加入自己思考的部分,形成一种更好的自我学习机制。这也是本次实践项目的意义所在。同时连续三年与三影堂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为以后更深度的合作打下基础。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左斯文

摄影:菲林映画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