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丨双向奔赴的感动!文传学院580余名校友回“嘉”为母校庆生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3-10-24


在刚刚过去的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日期间,文传学院有大约580名校友从四面八方回到魂牵梦绕的“嘉园”,逛校园、做游戏,话旧事、叙深情,学院楼道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时隔多年,校友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嘉”的温暖。


款待,学院精心烹制“文化大餐”


为迎接校庆和校友返校,院长苏新春提前谋划并亲自组织全院力量精心准备了一套精美“文化大餐”:学术讲座,校友开讲,新版院宣传片,电视散文,《传人》《南太武》杂志校庆特刊,《师生获奖作品名录》,《人文论坛演讲录》,实践教学成果展,毕业摄影作品展……一件件作品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勾起校友一幕幕回忆,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912日,北京语言大学张猛教授应邀做学术讲座《辩证法与汉语结构的解析》。


 1020日,国家一级导演王一岩做学术讲座《宏大叙事与细节把握》。


 1021日,校庆二十周年视听作品展暨创作教育论坛在主一#517举办


 1020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7届校友张佳辉做客“校友开讲”,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职场经验。


1021日,2012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校友、集美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黄诗娴作“校友开讲”。


盛情,他们夜以继日地忙碌


历时两个多月,60多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71张“时光合照”,500套“传人”特礼,8个小时的热情接待,4个主要活动场点,6个游园小游戏,文传学院的师生团队以饱满的热情欢迎校友回“嘉”。


校友在主一#101咖啡厅畅聊


校友在主一4楼平台参加游园集章


苏新春院长领导并亲自参与了校庆系列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审议修订工作方案,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执行。校庆日当天一大早就来到校园,在参加多场学校组织的会议和集体活动之余,深入到学院各个校友接待点,与校友亲切交谈,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学院近些年的发展成就,被一波又一波的校友拉着合影,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校友回来一趟不容易,尽量挤出一些时间陪陪他们,增进师生情意。看到同学们工作生活都很好,当老师的备感欣慰。


苏新春院长与各位校友合影。


校庆日前一天夜晚,朱盈蓓副院长为了赶制一份文件熬到天亮,第二天在学校忙了一天,晚上又赶到闽南大戏院参加演出的组织工作。


 2021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王雯雯是校友工作中心成员,为了办好活动,她一次次开会,确认方案、设计稿件、购买物资。为了不影响校友接待工作,她乘车到30公里外取回校友回“嘉”礼品袋。作为一名志愿者,广播电视学专业新生林菲杨亲眼目睹了校友回“嘉”的盛况,畅想十年后自己再回母校时的场景,既激动又期待。


忙碌的志愿者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颜龙雨涵是宣传中心采写部部长,校庆期间她带领部员们采访、拍照、写稿,记录了很多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几天下来也十分疲惫。当看到校友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千里奔赴,只为心中的“嘉庚情结”


校庆期间,我院返校的校友涵盖了所有届别。有些身居海外的校友也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老师联系,送来对母校祝福。


徐思静是我院2018届新闻学专业校友,她爱人也是嘉庚学院毕业生,这次他是带着一家四口从广东回“嘉”的。由于常常在家里说起母校,小女儿说:“妈妈,我想去你的学校看看。”学院系贴心的服务和丰富的活动让她感到自己仿佛还是一名在校生。“大学承载着我的梦想,也是我爱情、创业开启的地方。重回母校,熟悉的校‘风’吹飞我,路过的皆是回忆,再见已是灿烂。”


徐思静(右一)校友一家四口在校园留影。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校友与时任辅导员吴保光老师(中)合影。

从左至右:黄丽明,李嘉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7届校友),吴保光,张佳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7届校友),黄雅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8届校友)


广播电视学专业2017届校友黄娴靓本科毕业后到香港浸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香港某音乐公司从事传媒相关工作。受疫情影响已经三年没有回内地的她,回来后还没回家就先到“嘉”。她把校庆免费套餐中那个葡萄柚带回了香港,“校园里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美好,我的人生还会有比那四年更美好的时光吗?”


右一黄娴靓


早在去年10月份校庆公告发布时,广播电视学专业2020届校友蓝紫嫣就第一时间与舍友相约回“嘉”。校庆前一天,在校期间同住囊萤2#313宿舍的小伙伴分别从浙江、上海、泉州、漳州、厦门等地返校,回来后把记忆中的嘉庚美食尽可能地“扫荡”了一遍。由于没有申请到学校安排的宿舍,他们特地在网上定制了一块“313”门牌,挂在的民宿房间门口,算是一种仪式感。


蓝紫嫣和小伙伴们专门订制的“313”宿舍门牌号。


蓝紫嫣和她的小伙伴们。从左到右:吴缘缘、蓝紫嫣、林眉玲、徐晶、施云帆。


今年也是2008届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15周年,他们相约一起回母校共同庆祝自己毕业15周年。重走校园,畅聊过去,陈东兴老师作为他们在校时的辅导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2008届新闻学专业校友校园再聚首。


为祝贺母校生日,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届校友卢悦带着自己新画的微信表情包和系列明信片返校,献礼母校生日。早在201815周年校庆时,卢悦就设计了一套献礼嘉校表情包,上线后下载及使用量达34万次,那时卢悦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五周年就为嘉庚学院画一套表情包。


卢悦设计的表情包

表情包IP是一只水滴形状的白鹭,因为学校周边长期有成群白鹭栖息,白鹭是“嘉人”对学校的一个记忆点。水滴寓意母校把一颗颗小水滴培养后送进江河湖海和小溪,象征嘉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套表情包可在微信表情商店搜索“我嘉生快”“我嘉生快2”免费下载使用。


卢悦设计的明信片


只要母校需要,我会义无反顾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3届校友黄枭1018号刚录完央视的节目,19号一大早就乘早班机飞到厦门,参加校友歌会的演出和主持工作,他也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参与校友歌会了。当有人问他,“你也是明星了,学校有没有给出场费啊?”他笑着说,“没有,机票还是我自己买的。只要母校需要,我都会义无反顾,无条件地支持。”


他说:“校庆二十载,毕业十年,因此今年回校演出格外有意义。我常常午夜梦回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有时甚至能在梦里意识到这是个梦,那时是多不想醒来。我和学弟妹们开玩笑说,这次回学校,也是为之后做梦收集素材了。”


黄枭在校友歌会上表演模仿秀,引得现场观众欢呼连连。


 2021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校友何俊仪毕业后放弃在老家国企工作的机会,留在我校传媒中心任职。校庆期间,她的任务是参与制作校庆宣传视频和拍摄视频新闻,由于工作太忙,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时间以校友的身份去感受校庆氛围,甚至没有时间陪前来校参加校庆的家人,直到校庆晚会结束后才他们在小巨蛋急匆匆相聚。见面时,妈妈第一句话就说:“现在才明白当初你为什么要选择留校工作。”


何俊仪在庆祝大会现场。


 2019届广告学专业校友姚何竞一受邀担任这次校庆晚会的主持人。为了能有多一些时间准备,他特意提前请假返校。从回“嘉”到离“嘉”已经过去几天,他仍然感觉一切都极不真实,如梦似幻,下飞机的那一刻都觉得回“嘉”像是一场梦,不想醒来,不愿醒来。这次回“嘉”担任晚会主持,虽然很累,但是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光,那是这辈子最浪漫的回忆。


姚何竞一在主持现场

主持结束后,姚何竞一(右)与学工部部长姚祖婵老师(左)合照


为支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2020届校友林敏龙慷慨捐资3万元,用于资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优秀学生。


身虽远,心还在


 1021日下午,我院在主一508会议室召开教师校友座谈会,多位曾经在我院工作的老师回到学校,畅叙在“嘉”美好记忆,对文传学院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十分感念。


教师校友在主一#508展开座谈

张帆老师曾在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他精心组织毕业论文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为我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历伟老师曾经是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并担任院工会主席。他说嘉庚学院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站点,也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苏新春院长、朱盈蓓副院长和很多同事为他的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提供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文传院深厚的人文情怀让他受益良多,这是在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


黎卉莉老师深情回顾了在文传学院工作期间的点滴往事。离开嘉庚是迫不得已,但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工作环境,当时临别时苏院长说了很多暖心的话,让她深受感动,流下了不舍泪水。


李华和程颖都曾在新闻学专业任职,时隔多年再次回来,看到很多前同事感到非常高兴,也为文传学院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职业变更,身份转换,使他们对在文传学院的经历备加珍惜。



曾担任我院广告学专业辅导员、现为重庆圣佳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的张呈祥一个月前就决定带着太太和一岁多的孩子回“嘉”,他们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参加了校庆大会和离职教职工座谈会,还拜访了曾经的领导和同事,“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恍如昨日,仿佛自己从没有离开过。”


张呈祥(左二)、陈省能(右一,曾任广告学专业辅导员)与苏新春院长(右二)、黄丽明副书记(左一)合影。


文传学院师生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服务让回“嘉”校友深受感动。我校历史上第一个校友奖学金、中文专业的“二师兄”奖学金设立者,2004级校友赵敏华和苏院长告别时,专门写了首诗表达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祝福。


七律 校庆

映雪笃行勤业光,囊萤博学若谷霜。

双十风雨披荆刺,四载青春垦郊荒。

至善精神传南岸,嘉庚校训遍北疆。

复兴路上添砖瓦,稷下同侪谱新章。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