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故乡,生命的意义 ——“5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顺利开展

撰稿:采写部 薛瑶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3-06-29



心灵是最舒适的港湾,回归本心、认识自己,方能使人更好地走向未来。2023525日上午,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于公共教学楼1号楼208多功能厅举办“525”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报》特约作家、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援助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福建省十三届委员会社会服务部副主任、福建省直机关青年理论宣讲队队员叶淑平老师担任主讲人,为现场师生讲述“心的故乡——生命的意义”主题讲座。


讲座开场,叶淑平老师带领在座的同学们回顾了党的二十大主题,重点讲解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四条内容。青年是什么样,未来就是什么样,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叶淑平老师向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青年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告诉大家青年应端正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自信、自省的态度,坚守信念,砥砺前行。


演讲过程中,叶淑平老师强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乡,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森林。”找到心之归处,首先就要认识自己、爱自己。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言:“认识你自己。”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躬身反省的功夫。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别人,才能根据自己和别人的情况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叶淑平老师表示:“原生家庭是我们人生的脚本,却不是我们人生的剧本,而心的故乡就是人生剧本的自我构建。”



随即,叶淑平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了王阳明学说中的四句箴言。王阳明心学中,人生而分为四种境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种境界便是著名的心学四决,其内核是“良知”,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讲座的后半段叶淑平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人是具有内在意义的精神存在物,每个人皆具有探求种种真善美价值的人生意义的意志,这是一个健康人的精神支柱。客观清醒地了解自己,构建属于自己的心之故乡,在顺境中发现意义,在逆境中创造意义,才能够找寻到人生的意义,产生奋发向上的勇气。



演讲进入尾声,叶淑平老师寄语同学们:“一个人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一个幸福的方向,离不开学习和行善积德,更离不开对自我的认知。”演讲最终以冰心祖父的家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落下帷幕。座下掌声四起,叶淑平老师通过此次演讲号召了广大学生们要进一步增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回到生命的节律,重建内心的秩序。


撰稿:采写部薛瑶

摄影:摄制部毛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