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琴,静听雅韵丨我院师生赴漳州古琴文化单位调研

撰稿:2021级新闻学专业 严昕雨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22-12-06



本月,副院长朱盈蓓老师古琴课程教师程鸿媛的组织、带领下,我校幽古琴社、汉服社,及古琴课程班的部分同学,先后赴漳州市古琴学会、福建省龙人书院二所古琴文化单位调研,近距离学习、调研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实体行业传播情况。


1112日,逢漳州市古琴学会举办成立大会,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马莹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王茹茵、新闻学严昕雨三位古琴社团代表前往参加,对古琴文化在漳州当地的行业发展概况进行考察,现场聆听会中举办的“芗江古韵”古琴音乐会,体验漳州琴人、琴韵。


(三位同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传承人、漳州市古琴学会会长张锦冰老师合影)


1118日,来自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不同专业的八位同学,又赴我院校企合作单位福建省龙人书院。龙人书院坐落于漳州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优美山水之间,一进大门优雅的气息即扑面而来。期间,同学们有幸拜访到龙人古琴创始人、斫琴家谢建东先生,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地座谈——他讲述了创建龙人古琴的心路历程,及制琴背后的故事并给予文传院学子未来以深切的期许。


龙人古琴创始人、斫琴家谢建东先生与同学们座谈


随后,同学们龙人古琴斫琴坊进行古琴制作工序的实地参观。同学们亲身感受每一道复杂工序后才更深刻的领略到了古琴的魅力,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每每谈起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那一声声悠扬的琴声回荡在曲径通幽的茶室,背后离不开斫琴人无数秋冬严寒酷暑的匠心制作。古琴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以人的身体部位为基础进行命名的,如“肩、颈、额、弦眼”。而古琴的制作更是复杂,从“选材、定型、制琴面、制槽腹、合琴、上配件、上灰胎、上弦”等上百道的工序去完成每一架古琴,以保证它能传承数百年至千年


一床琴上,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四时,有天地,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人对于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古琴文化早已不仅仅是音乐艺术,而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正是基于此,好好品味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有助于我们年轻一代学子找寻不同的人生价值,更好传承中华文明中的瑰宝。


龙人书院的老师为同学们进行项目介绍


通过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校幽篁古琴社和汉服社的社员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感悟。同学们纷纷和龙人古琴村创始人谢建东先生合影留念。


同学们与谢建东老师合影留念


宋人朱长文云:“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俱备,则为天下之善琴。”古琴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除了从历史和文献中探寻,古琴本身的结构和命名就是一种象征,天地万物的和合之美,礼乐教化的深层意蕴。愿我们作为后辈,能够带着敬畏和热爱之心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勾画出一弦一音背后的自然与人文的中国画卷。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程鸿媛

部分图片由龙人古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