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传声】优秀财经新闻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付宏宇 编辑:宣传中心 肖雨娆 发布时间: 2021-04-08


  “什么是经济?什么是新闻?”47日,每日经济新闻高级记者、每经商学院副院长梁宏亮做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两个问题作为开头,分享自己多年来在财经新闻领域积累的经验,并解读了优秀财经新闻作品的四个标准。  

 “经济实际上就是对世界的管理和资源的分配,而新闻就是让人们了解新发生的事情。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就是“记着”。”梁宏亮通过案例引入、实践分析、将理论与热点结合,回答了分享会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他提到,优秀财经新闻要具备专业、故事、深度、传播四个要素,这也是每日经济新闻为内容生产确立的标准。  

还记得苏伊士河畔的那台小挖掘机吗?这台挖掘机的背后,究竟有多少财经的故事可以讲?比如从司机的角度讲如何挖掘的进度和困难?比如为什么只有一台,不多派几台?”梁 宏亮认为,挖掘财经新闻报道角度的关键是“学会观察,从小切口见证大世界”。而深度,则是要关注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内涵外延,关注每一个小的细节;所谓专业,就是从常识出发,利用掌握的财经知识与规律,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跳跃。用准确的财经语言和专业的新闻操作方式呈现高质量的内容;而想要做好“传播”,则需要同学们时刻保持好奇心,在成为一名优秀创作者之前,先要成为一名好读者。

 “记者将自己转换为读者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传播的需要,更是从内在强化求真务实的职业良知的需要。”梁宏亮着重强调。

 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不断向前变革的业界发展需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院将持续邀请业界精英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行业前沿的见解和实践操作的宝贵经验。这场于主1#509教室举办的分享会,吸引了许多同学们的关注。2018级新闻学专业的郑佳云同学听完分享会后谈到:“我之前对财经新闻是抱有一点畏惧心理的,但是今天听了梁老师的分享,尤其是讲到从你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细细发掘,总会探索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学习经济学的角度,有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没有那么畏惧了。”

 分享会的最后,梁老师寄语同学们“未来都是你们的,勇者无畏就是说给记者听的,希望大家不拘泥于传统,带给新闻业新的创新和力量。”

摘要:每经高级记者梁宏亮做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每日经济新闻创刊于2004129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财经类日报。17年砥砺前行,13年逆势发展,每日经济新闻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权威性、公信力财经全媒体之一,财经媒体微博第一大V。其旗下构建的一报、两网两端全媒矩阵,触及8000+用户的影响力,全媒体年阅读总量350亿!


人物名片:梁宏亮

《每日经济新闻》高级记者;每经智库秘书长;每经商学院副院长。

加入《每日经济新闻》后,先后从事自贸试验区、区域经济、财经教育等领域的报道研究工作。曾专访诺贝尔奖得主6位;专访曼彻斯特大学、杜克大学等全球顶级高校商学院院长7位;专访全国主要城市书记市长5位;专访各领域专家学者逾百位;多次参与厦门深度策划报道。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 付宏宇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 林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