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宣传中心 王玉涛 发布时间: 2019-07-10
2019年7月8-9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七名学子组成“传承经典,芗音袅袅” 实践队奔赴漳州开展关于芗剧传承及保护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慧玲的带领下,对漳州市民进行街头采访,对漳州芗剧团进行深度采访。
7月8日,人文与传播学院“芗音袅袅”暑期实践队在漳州走街串巷,发放调查问卷,向普通市民进行街头采访,调查了解市民对芗剧的了解、兴趣及对芗剧传承的看法。团队在炎热天气下,与市民交流,劝说市民同意接受出镜采访,扛着机器走访街头巷尾。
7月9日,团队赴漳州芗剧团,对芗剧团团长王文胜、国家一级演员陆逸红进行了深度访问。漳州芗剧团为漳州市文化局直属剧团。国家一级编剧、漳州芗剧团团长、芗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漳州戏剧研究所所长王文胜接受采访时表示,正规的市、县芗剧团数量已经从以前的10多个减至目前5个左右,芗剧的传承与发展确实困难重重。福建剧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全省现存23个剧种,其中18个本土剧种、5个外来剧种,共有19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芗剧为其中之一。既拥有京剧、越剧等全国性的剧种,更拥有闽剧、莆仙戏、高甲戏、梨园戏、歌仔戏(芗剧)、木偶戏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芗剧参加全国戏曲文艺汇演比赛时,要走出福建,争取名额参赛就已经要突出重围了,而芗剧想要推向全国就更加难上加难。芗剧传承需要青年力量,王文胜团长笑称以前遴选芗剧演员是“百里挑一”,但现在年轻一辈自小学戏越来越少,青年主力演员欠缺。芗剧传承更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府重视并伴随具体措施,漳州芗剧团目前在编人员68人且编制名额逐年减少,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团长采访照片】
国家一级演员、漳州市芗剧团旦角演员陆逸红老师自14岁开始进艺校从艺至今,她表示,芗剧传承,需要演员有天赋和浓厚兴趣。因为戏剧表演需要唱、念、作、打,需要考验一名演员的综合表演,而且上妆后的扮相也很重要。兴趣和认真是两回事,兴趣会让人不自觉投入,艺术需要天赋和创造,需要兴趣的引导。目前她的工作偏向于幕后,她说很庆幸团里几个青年演员既有天赋、兴趣,又肯努力、上进。最后陆老师还为我们表演了她代表作《保婴记》里的一个小片段。
【陆逸红展示《保婴记》片段照片】
因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一脉同源,团队还对学校三位台湾教师钟永兴、吴秉勋、张期达进行了采访。三位老师表示对歌仔戏的印象只有小时候受长辈影响才有过接触,现在很少见到。在台湾,歌仔戏偏向于由政府宣传打造的小众文化,想再实现普及难度大。他们认为,可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结合把芗剧作为文化符号来保护。
两天的采访不仅使团队了解到芗剧行业内的现状和和它所面临的窘境,同时还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文化相连。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传承经典,芗音袅袅” 实践队 李凌慧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传承经典,芗音袅袅” 实践队 韦凯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