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坦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3-15


一、简介:                                          

张先坦,男,19594月生,汉族,江西吉安人。

所属专业:语言学。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导。

研究方向: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学史、中国古代语法学、《马氏文通》研究等。

主讲课程: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学史、古今汉语语法比较、《马氏文通》研究、训诂学、大学语文等。

二、教育背景:

1980年毕业于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校文史专业,获中师学历。

1988年毕业于江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大专学历。

199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本科学历。

200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及学历。

200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及学历。

20062月至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

三、教学与科研成果:

2007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读书杂志》句法观念研究”。

2010年,主持贵州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经义述闻》句法观念研究”。

2011年,主持贵州省哲社规划项目“王念孙语法观的形成及应用研究”。

2012年,主持贵州省省长资金项目“《群经平议》语法观研究”。

四、主要论著及论文:

<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概要》,巴蜀书社,2007年。

<读书杂志>句法观念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

《汉语史及其教学论稿》,齐鲁书社,201112月。

《难乎?不难——古今汉语句法比较》,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

《经典诵读导引》(副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

<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语用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东京梦华录>的数量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第2期。

《先秦“动·之(其)·名”结构的重新考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新圩方言音系》,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战国策>双宾结构的动词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双宾语位置关系初探》,山西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

《“三书说”比较说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古文“郑伯克段于鄢”语言要点的教案设计》,教学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6期。

《古汉语双宾语之语义联系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之“舍”字再论》,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文法学>之特色》,学术界,2007年第5期。

再论《<读书杂志>在汉语语法学上的贡献》,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从<读书杂志>看王念孙词性观念的表现方式》,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动·之(其)·名”结构的变换分析及其逻辑性问题》,山西师大学报,20124期。

<群经平议><马氏文通>的“句法”术语之比较》,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王念孙、俞樾与东晋至宋的“句法”术语之比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王念孙语法观的成因》,燕赵学术,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01期。

《上古汉语“NPVP”中“之”字性质综论》,古汉语研究的新探索,第十一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14年。

《〈尚书平义〉通假借校释方法评议》,扬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本文被201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正文转载)。

《俞樾<群经平议>句读观述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尚书平议〉文献校释方法论析》,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2期。

五、获奖情况:

2010年《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获贵州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1年《古今汉语语法比较概要》获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获第九届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