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琴声演绎别样古韵,古琴班结业大会圆满完结

撰稿:汉语言文学专业 陆烨 编辑:宣传中心 金思维 发布时间: 2019-01-07


1225日下午,16级和18级“古琴音乐弹奏与欣赏”课程结业考试于主一六楼中国传统文化教室“静心坊”举行,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等多位教师到场参观。在考试之前,苏新春院长对这个课程的设置背景、原因以及意义,做了简要说明,对鼎力支持这个课程的福建龙人书院表达了衷心谢意,最后说:“这个课程在文传学院开课史上极有纪念意义,希望同学们通过古琴的学习,真正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接着,同学们以古琴独奏、合奏、弦歌合唱、琴笛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演绎了别样的古琴音乐。考试结束后,福建龙人古琴副董事长、此次古琴课程的任课教师张锦冰女士对本学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此次结业考试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说道:“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有着很高的音乐素养和对古琴的理解能力,但学习古琴的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和不断的领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也能继续练琴,精进琴艺,再接再厉。”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


选修了这个课程的16汉语言文学黄楚帆同学感触颇多。她说:“通过这个学期的古琴课学习,加深了我对古琴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古琴基础弹奏技法,更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古琴的弹奏需要很宁静,安静的氛围,整个人都慢慢的沉淀了下来。”


作为新生的18级汉语言文学的田蔚,一上大学就选修到这样的课程,的确让她有些意外。通过一学期的认真学习,她觉得,她的世界里或许再也离不开古琴了。她在她的学琴手札中写道:



生活自是由众多事物组成,我读书、听歌、观影、远行,而后又遇见了古琴。起风时拥抱风,下雨时聆听雨,若无闲事,不防也弹弹琴。指法不熟,曲不成调,又有何妨?弹琴时免去繁杂,平复心境,任由指尖在弦上抚弄,思绪又可乘琴声飘向远方,乐得自在。不做琴者,只做闲者,怕才是弹琴的乐趣。


在非音乐院系开设古琴课程,在全国高校也不多见。这个课程能够顺利开设,受到了学院领导如王瑞芳大院院长、苏新春分院院长以及音乐系杨主任的大力支持。而作为最大资助单位的福建龙人书院,为这个课程的开设更是贡献良多。他们不仅给文传学院无偿租用了19床古琴,而且还让书院副董事长、福建省古琴非遗传承人张锦冰女士亲身授课。

  


  

    古琴,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被历代文人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在人文与传播学院开设古琴课程,一是为了让同学们接触我国的传统乐器增进我院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二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同学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