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姚畅 编辑:宣传中心 解嘉宸 发布时间: 2018-11-27
李凤云,广陵派十一代传人,师从陈重、李祥霆李允中诸先生,1987年拜广陵派大师张子谦为师。曾出版《广陵琴韵》、《箫声琴韵》等个人专辑;出版教材《古琴三十课》,琴曲打谱《梅梢月》、《离骚》等十余首。并创立了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成为享誉海内外继承传播古琴艺术的基地。
李凤云教授
2018年11月23日,我院及幽篁琴社邀请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天津古琴会会长李凤云教授在主1#517电影厅开展了题为《穿越时空—谈谈古琴永恒魅力》的讲座。
讲座伊始,李凤云教授给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学琴经历和学习古琴带来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由于时代受限,李凤云教授自学琵琶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大学期间目不窥园自学古琴。毕业后留校任教创立了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成为了闻名海内外的古琴名家。
随后,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古琴的发展历史、古琴的基本构造和琴音内涵。“琴者,乐之统也。”古琴历来被视作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如今,作为四艺之首的古琴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视音乐《枉凝眉》、《沧海一声笑》等也早已有了古琴元素。
“学古琴的过程是感受古人智慧的过程”,李凤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古琴记谱方式的流变。古琴是声音的艺术,稍纵即逝,琴谱就成了保留先贤遗谱的重要手段。从文字谱“其文级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到“曹柔创制减字法,尤为易晓也”,通过对琴谱的对比讲解,李凤云教授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古琴文字记谱法的发展历程和减字记谱法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古人智慧。
李凤云教授及其弟子——龙人古琴研究院讲师、中国琴会理事、福建古琴省古琴协会理事、厦门市古琴艺术协会副会长程鸿媛演奏了《梅花三弄》、《流水》、《桃园春晓》、《山中思友人》、《广陵散》等古琴经典曲目,精湛的技艺和悠扬的琴声令在座师生如痴如醉,深深感受到了琴音的魅力。
在提问环节,李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一一解答。讲座最后,李教授说道:“院长有远见,学生有福气。嘉庚学院开设古琴课程,让学生接触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学生的幸运。”
摄影: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