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学子三下乡,青春筑梦一抹红——做自己的主人:探访官路创业青年李玫瑰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朱凌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18-07-25



    2018717日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官路乡返乡创业青年李玫瑰的家中,围绕“返乡创业”与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李玫瑰,毕业于山东临沂大学的西班牙语专业,在返乡前,她就职于厦门一家外贸公司,从事对口西班牙的对外贸易翻译工作。原本应该是从事城市高薪工作的她在2016年时毅然辞职返乡创业,利用微信平台,通过网络销售家乡的各种“土产土货”,至今已坚持了两年,她所销售的官路产的薏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得客户好友们的喜爱,所以,她也被亲切地称为“薏米姑凉”。


    实践小队到达后,李玫瑰带领我们参观了她的住处,这是一处普通的土房,用简单利落的包装分装好的农产品摆放在干干净净的竹架上,所销售的产品种类有毛竹笋、石笋的笋干笋根,高山野茶,山薏米、薏米粉,秘制的丹桂酱,鱼腥草,葛根等等,都是只经过晾晒加工的纯天然土产。她热情地给小队成员品尝了自家采的杨梅和青梅,介绍时她略带遗憾地说:“这些土产品,基本上都是只经过晒干或者腌制封装的简单加工,之所以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是因为我的家乡在这样的大山里,虽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但物流实在不便,不然我也希望能把家乡的鲜货给推销出去。”

李玫瑰(左)为实践小队介绍产品


    在简单参观后,实践队与李玫瑰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让我们了解了这位执着于扎根家乡销售土货的小姐姐的创业过程:苦心经营两年有余,通过口碑相传,逐渐有了稳定的客户群,相对最初的艰苦,如今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土产曾销售到外国领事馆,有一西班牙朋友为她的土产“代言”,更有北大教授专门给她写了信。如此辉煌的经历背后,也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原产品加工主要依靠她和她的父母,货源除自己种植、采摘以外,也会从其他熟知的农户家收购,但为了保证质量,暂时无法扩大规模生产,所以产品数量不多。而销售更是只依赖于微商平台,靠买家的口口相传增加客源。如今,加工方式粗糙、销售渠道有限、交通物流不便、依托微信平台销售带来的弊端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她事业的发展,导致发展规模依然较小,不能形成连片稳定的产供销结构。

双方进行交流


    围绕销售弊端和未来发展问题,我们与这位“薏米菇凉”畅谈许久。交流中,她坦言:如何带动家乡人民一起致富,如何将生产规模扩大化,这些问题也困扰她许久,她一直在努力尝试克服这些弊端,能够让家乡的土产品走的更远。同时也希望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未来能够带动全村、全乡的人们一起参与进来。


新鲜的农产品


    最后,我们也与李玫瑰小姐姐分享了我们的一些想法,提出了是否能与我院有进一步的合作,希望本次官路乡的调研结果和我院的专业特色结合,能够为官路乡,为有志于带动家乡人民致富的返乡青年实现更好的未来。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朱凌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曾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