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学子三下乡 青春筑梦一抹红——闽浙交流行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林敏龙 编辑:宣传中心 唐慎言 发布时间: 2018-07-20


      

 经过前两天的调研,对河村村各种资源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助力浦城,青春扶贫”实践队在2018718日上午在河村村党支部黎建荣书记、返乡青年温全军老师的带领下到官路乡一位98岁老人家中拜访。


 这位老人听闻我实践队的到来后,拄着拐杖来到位于家中一楼的家具店铺与我们会面。老人的孙子温全军向大家讲述老人家当年的经历:奶奶幼年时家境贫困,于六岁丧母。青年时在人民公社掌勺,做得一手好菜,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才未曾下厨。据她的儿子描述,“母亲是一位生活规律、为人和善的老人”,“她每天八点半休息,五点半起床梳洗后才见人,在自然灾害时期共捐献给公社千余斤粮食”。据了解,老人近百岁高龄思路清晰,平常由儿子以及儿媳照顾,其在孩子繁忙时还能帮忙照看店内生意。



 拜访结束后,我院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官路乡不远处的薏米酒厂,负责酒厂经营的熊师傅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我们讲述了36年的酿造薏米酒的经历,并向我们展示了通过“打酒花”测酒精度数的娴熟技能。




 熊师傅带领大家参观酒厂的各部分,向大家介绍了薏米酒从薏米脱壳到贮藏的的十余个环节,让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了这份手工艺的传承不易。在交谈过程中,大家了解到原先官路村有酒师、瓦匠、泥匠、篾匠等传统手工艺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这些职业也随之淡出社会。  在临行前,实践队向熊师傅赠送了我院的纪念礼品并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队一行人驱车前往位于浙江省境内与浦城毗邻的兴墩村,并在兴墩村网格员戴红卫的带领下来到了该村的戴氏宗祠参观,她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历史沿革以及发展现状。据介绍,该村旅游产业为浙江省江山市农办支持,在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中民宿房间数量由2014年三十多间上升到现今四百余间。在今年还将引种猕猴桃作为特产经济,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共同发展。在该村的调查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该村与河村村同样存在青年人外出务工,村内老年人留守的劳动力流失现况。




  在结束参访兴墩村后,实践队到达廿八都考察,廿八都作为地理位置较近,开发较为完备的古村落旅游景区,对河村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价值,实践队队员在参观完景区后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充分利用河村村的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做出了激烈的讨论。




在行程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与村干部们对于这几天的走访进行交流,队员们均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及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助力浦城”的看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客座教授瞿晨飞表示:我们应立足于河村村现实,充分将该村的农产品进行推广。实现校企地三方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动河村经济发展,帮助乡民致富。


在三天的深入调研之后,我院实践队对浦城县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认知,并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做出对该县有所裨益的帮扶建议,且能够与该县建立更为长久的合作关系,使得我院“助力浦城,青春扶贫”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林敏龙

摄制:人文与传播学院   曾钰瑜 陈彦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