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以纪录片《天时》为例

撰稿: 编辑:宣传中心 许璐瑶 发布时间: 2018-04-18


    417日,以纪录片《天时》为例的影视作品创作主题研讨会于我校主楼群1517电影院举行,《天时》出品人张凤兰女士、台湾大学外文系廖威浩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Joachim Kupper教授以及《天时》泉州片区导演青马女士作为嘉宾出席讲座。本次讲座为世界人文学术会议暨第一次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术访问活动主题活动之一。


  

    会议伊始,《天时》出品人张凤兰女士对《天时》这部优秀的纪录片做了简短介绍。这部纪录片拍摄时间花费整整一年,被列为了国家重点项目,以新时代盛行、更加让观众接受的方式——电影,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此片以“二十四节气”和“现代生活”二者为轴,并非只关注于景物与季节的更替,而是通过摄制组人员与当地人民的日夜相处,将浓墨重彩的风土人情收入纪录片的画面里,让观众的内心深处感到来自家,来自故乡的触动。

  


    简短介绍后,张女士播放了《天时》时长五分钟的预告片。屏幕上展现出中国六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区域剪影: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河南洛阳、江浙沪交汇的超小康农村苏南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辽宁盘锦、被誉为“世外桃源”的浙江天台山、被称作“中国京都”的福建泉州以及以高度重视节气文化的四川成都。日出,日落,树林,农舍,麦田,城市喧嚣背后的村落圆舞曲、大汗淋漓劳作后的热烈拥抱、孩童脸上纯真如春日一般的笑容,一幕幕生活场景在镜头的浓缩和剪贴下呼啸而过,中国人高度的生活热情,本真的生活节奏以及深藏于一切行为背后的情感联系,都通过声色光影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来。

  

    在观点交流与分享环节中。廖威浩教授对此部纪录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对于传统文化的存续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台湾,“庙文化”和与之对应的“敬神文化”十分盛行,大家应该摒弃“寺庙就是迷信”的偏激看法,理智对待不同文化,并指出“对不可知的事情,要保持谦虚。”Joachim Kupper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预告片让他回忆起了欧洲中世纪淳朴,和谐的生活状态。



        这场历时一个小时的学术研讨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纪录片中的二十四节气作为探讨传统命题的切入点,为过去以及现在的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合乎天时的生活方式,唤起了我们对古人生活智慧和哲学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