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李琳 钟淑敏 编辑:宣传中心 魏爱晶 发布时间: 2013-09-16
当收到来自母校对于自己考博成功的祝福时,隔着网络,远在南京的乔倓一句简洁真挚的“谢谢!”,流露出了她浓浓的喜悦。
乔倓,我校2005级中文系校友,2013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研究方向是语言习得理论与应用。然而,在乔倓的考博道路上,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但令她收获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来自母校师生的关怀。
考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2年,正在读研究生三年级的乔倓其实就已经参加了博士生的考试,但那个时候她没有考上。在自己研究生毕业后,乔倓专心复习,最终在2013年的博士招生考试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才算是如愿以偿。”
提起第一次考博失败的经历,乔倓显得很坦然。据她透露,自己研三那年的考试,是在学校准备的,而2013年的这次考试,因为已经毕业了,所以主要是在家里进行相关的复习。也正是在那段日子里,她收获了无数的正能量与她同行:“我的许多老师以及同学都非常支持我的考博,他们能在我觉得前方渺茫,路途艰险的时候,给予我鼓励,给我动力,这样,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人的孤独旅程了。”其中,来自于嘉庚母校的关怀与帮助,更是让乔倓难以忘怀,充满感激:“不管是在硕士阶段,还是如今已经读博,我对嘉庚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它是我永远的母校。如果没有在嘉庚的四年学习,如果没有遇到苏新春老师、林寒生老师、卜祥忠老师以及亢巧霞老师等的中文系授业恩师,我也许就不会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严谨做研究的学习态度。这些,使我至今依旧常常在心中感恩铭记。”
怀念母校,寄语学弟学妹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让嘉庚校园成为了乔倓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乔倓说,“我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浓浓的感情,更遑论其他的了!”
乔倓说,她怀念人文楼的大凉台,那时备战考研的时候,每天七点之前她都在那里背英语,背专业的东西,一边欣赏着校园清晨别样的美景,一边学习,心情就变得很好;她怀念图书馆三楼的每一张桌子,那是她以前经常流连的地方;她也怀念学校外面的各种小吃,记得晚上自习回来,她总会去买些吃的,或者是各种摊位上的小吃,或者是水果什么的,她甚至还会念叨:不知道现在这些是不是还在呢?她怀念05级中文系的所有同学,和他们一起听课,一起聚餐,还有自己的几个好友,杨丽琪同学、白洁琼同学等等,她们现在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打理得很好,乔倓也由衷的为她们感到高兴。“至于老师嘛,更不用说了,中文系的老师和我们亦师亦友,是我们学业上的指路人,也是我们生活上的好朋友,大学的四年,就因为在这样像家一样的环境中,我每天都很开心。”乔倓笑着回忆。
这种与母校浓厚的羁绊,在乔倓毕业考上研究生以后,也仍然“骨肉相连”。乔倓是这样描述自己毕业时的感受的:“伤感,难过,不舍得,还记得毕业前的最后一顿饭,大家吃得痛哭流涕,互相拥抱,互相祝福,那场景,至今难忘。”她甚至在心里暗暗地想这,也许自己以后在厦大读研,离学校很近,可以常回来看看。在这样的心理安慰下,她才感到不那么伤感郁闷了。
而两次的考博经历,也让乔倓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复习的技巧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在她看来,综合的分析能力是博士生招生考试中必须加强的部分:“我个人觉得,考博要比考研更困难一些,具体体现在,考博没有参考书目的范围,它考察的是一个人比较综合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知识积累,不划范围。这就意味着,该领域的书,期刊,论文…都要熟悉,而且能够对此进行分析。”
今年10月是嘉庚学院的十周年校庆,由于博一的课程比较多,又远在南京,乔倓很遗憾的表示自己到时可能没办法赶来参加母校的庆典。但乔倓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衷心祝福:“在这里,我要先祝愿我的母校,十周年生日快乐!对我的学弟学妹们,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一句话:‘ If you would go up high, then use your legs ’ . 我衷心地祝愿,嘉庚学院越办越好!”相信将来不管是在学习的旅程亦或是人生的旅程中,心怀感恩与爱的乔倓,都不会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