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郑育琛 编辑: 发布时间: 2013-04-17
Time 1:2003年9月13日
2003年9月13日,语言与信息传播系的历史在这里定格、停留。
第一届语言与信息传播系的79个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当他们怀揣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字样的录取通知书来到这个美丽的校园时,那种雀跃已久的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也许当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成为这块土地的拓荒者。他们也成功了,因为这79个拥有青春活力的青年学子的到来,让语言与信息传播系鲜活了起来。仿佛久经干涸的河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
这一天,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历史在这里定格、停留。被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79个学子的到来,而且是因为“遇见你,在你最美丽的时刻”,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一天都将被你我铭记。
Time 2: 22天
22天,9位学子用行动证实了嘉庚学院中文学子的实力和魅力。
“22天的朝夕相处,我们从生疏走到熟识,从彷徨走向坚定,从沉默走向感动。我们呼吸着石狮的氧气,我们感受着石狮的脉搏,我们品尝着石狮的美食,我们回味着石狮的生活,我们聆听着石狮的成就,我们探寻着石狮的足迹,我们憧憬着石狮的未来,我们勾画着石狮的蓝图,我们收获着石狮的奇迹,这个奇迹如今跃然纸上,汇聚成‘九剑客’无尽的智慧。528个小时里,你们感受到了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的生命力,看到了一群爱拼敢赢的市民的凝聚力。感动着你们在此的点点滴滴,窃喜在你们满载而归的情结,失落于你们走后孤身一人的惆怅。”
2006年,那个晴朗的夏天,对于平常人而言也许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假期。然而对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04级中文系的9位同学来说,注定是多姿多彩、难以忘怀的。
这个夏天,这个22天,这个528小时,从他们小组长陈振宇写给“八剑客”的这封情真意切的邮件中可见一斑。当然,让9位同学不能忘记的,还在于他们第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集成册,开创了独立学院学生出书的先河。
Time 3:1分钟22秒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08年11月19日,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郑志艺同学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舞台,在台上接受来自教育部高教司领导颁发的“一等奖奖牌与奖状”。
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郑志艺、黄诗娴选择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为创作主题,在仔细了解企业的背景材料后,他们决定以“问路”的方式表现远程教育的特有优势。整个作品线条清晰,诉求准确,充分体现了广播的声音特色。该作品在福建海南分赛区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被推选参加全国总决赛,最终喜获全国一等奖。这个短片只有短短的1分22秒,短短的1分22秒的背后,是多年辛苦付出的“功夫”。
时间是最公平的家伙,你为它付出多少,它将回报你多少。我记下这个故事,是想时时提醒人们: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其实就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这种态度引发的种种,就叫命运。
Time 4:2009年12月18日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大势。作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最早7个学系之一的语言与信息传播系在几翻分合之后,于2009年的12月18日,再一次牵手走在一起。这缘于学校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人文学科优势互补的需要。
当年语言与信息传播系的首任系主任苏新春教授成为了两系联姻的大家长,在夯实四个专业的基础上,做强做大学科建设。“让专业有更好拓展的空间,让教师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2009年12月18日,苏新春院长在接过整合的重担之后,这样掷地有声的真情告白,感染和震撼着所有见证这一整合过程的人们。
美丽的梦想可以和天边的彩霞齐分,但梦圆之路却坚实的铺在脚下。三年来,有过困惑,有过不解,有抉择的艰难,有成功的喜悦。但第一批的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人在苏新春院长的带领下,风雨兼程,我们已建成第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管理效率的“实体院”;承担着全院近三分之一的教师类教研项目工程;十多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通过了福建省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出版了《大学语文读本》教程;学生屡屡获奖已成为口耳相传的不争事实。
Time 5:265个日夜
汶川地震的那一日,江河变色,山崩地绝。他,刚从大学校园迈出就投入到奔赴灾区支教;他,虽然只是万千名在汶川地震中救灾活动中敢于担当的大学生之一;他,正是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陈嘉。正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志愿者们的存在,让“5·12”不再那么的绝望。
2008年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刚参加完学院毕业典礼的陈嘉看到凤凰网上有关于“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招募”的消息,马上进行网络报名。7月13日凌晨5:00,陈嘉和其他志愿者抵达四川彭州,这所城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北与汶川接壤,在5·12大地震中死亡失踪超过千人,受伤过6000人,学校倒塌21座,损毁16座。在雨季时,还可能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
面对如此环境,陈嘉只笑着说:“我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前面有什么艰难险阻,我都会坚持走下去。”
这一年中,陈嘉挂职升平镇龙福村的村主任助理、镇团委副书记等,下基层慰问孤儿,开展“12·5”志愿者活动日助学活动。如今的他,在宁德市人大工作,根植在记忆深处的关于汶川支教的265个日夜的记忆,成为他鞭策自己“只有群众满意,才有工作效益”的工作哲学。
Time 6:5分钟
5分钟可以做什么呢,5分钟可以改变什么呢,5分钟又可以获得什么呢?
4月15日晚上8点半,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小王、小朱和小赵在校外绿海学城广场等待同学聚餐,突然听到广场对面传来女性呼救声。寻声望去,只见一名抱着小孩的女士紧追一名手拿提包的年轻男子。三位同学见此场景,径直向年轻男子逃脱的方向追去。
年轻男子手拿钢筋棒挥舞着,试图阻止三位同学的追赶,三位同学却依然紧追不舍。年轻男子见阻止不成,索性将钢筋棒扔向三位同学,三位同学巧妙躲过。追赶了100多米,小赵飞身一脚将劫匪踢倒在地,另外两名同学趁机将劫匪按在地上,并拨打110报警。5分钟后,漳州港边防派出所和国保大队民警赶到现场,控制住年轻男子。事后,受害的家属给学校发来了感谢信。
短短的5分钟,免去了一场可能引发的血腥事件;
短短的5分钟,见证了一群血气方刚、正义凛然的新时代大学生;
短短的5分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善的本能、爱的勇敢。
这个十年,关于时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未来的十年,我们也将在演绎着各种和时间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你的我,也有我的你,我们一起守候,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