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曼茹 编辑:宣传中心 王琳琳 发布时间: 2017-01-03
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实践学习的好机会。11月23日,1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在江榕老师的指导下,分为七个小组,深入汇报了文博会的参观所得。
这次分享会主要是以展位或文博会为案例,着重进行市场营销分析。第一组的刘怡诺同学介绍了“万事集”的案例。“万事集是由很多个手工作坊组成,现场教学,并且有免费大转盘活动,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她说。随后又从细分依据、市场定位原则方面分析了万事集展位。第二组的张妮妮同学分享了现在很热门的VR技术,她以艺特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从营销的4P、4C、4R、4V角度深入剖析。随后第三组的夏娇娇以福建吉祥物“虎见家族”为例,深入浅出地带入营销分析。“虎见”得名于福建,形象来自于传统福建文化中为小孩戴虎鞋带虎帽,取吉祥辟邪之意是福建文化的传统和表达,同时也加深了省外消费者对福建的印象。在项目市场定位内容上,夏娇娇分别从需求导向原则、大众化原则、差别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她们小组的一些意见。
第四组的主讲同学马霄钰,则以整个文博会为案例分析。简单介绍了文博会的特点后,又从市场细分方面详细阐述了文博会的营销方式,并用万事集、夏萌猫、宁德展区举例论证。第五组的康恺铮分析了“罗丹凯原创灯饰”展区。“这个展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漂亮很特别,然后人也超多,灯饰设计很有个性,价格也没有虚高,大部分消费者都可以买的起。”他向同学们介绍到,随后他又从线上和线下分别分析了“罗丹凯”在营销组合使用上的优势与不足。第六组的吴佳慧和谢紫君,讲解的是“我们都是贤二”展区。吴佳慧说:“通过可爱小和尚的“闲二”的形象,将佛拉进到人们生活中,同时衍生出许多周边产品如公仔、文具、服饰、佛事用品、图书、素食餐厅等。”最后一组的彭俊羽同学,虽然也是以“万事集”为例,但是又结合了“罗辑思维”,“公路商店”这两个公众号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中的文创商品。
同学们分享结束后,江榕老师对大家的汇报做了一个总结,她说:“同学们的PPT做得都很精致,但是在介绍地理因素时,可以具体分析,不用千篇一律地做宏观描述。同学们分析更多的是在品牌方面,而忽略了展位分析,这是需要注意的,还有现场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