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为进一步推进人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结构调整,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人文传播学院苏新春院长主持,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2月25日上午召开专业建设全体教师会议。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本学科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统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特色,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同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议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一、课程设置的反思
会上,苏院长强调,在“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下,要多途径(课内、课外)、多手段(实践)、多种形式的理论课考核(重能力的实践环节考核),以优化课程设置和整合教学内容。应当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获得更多锻炼机会。
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所设的“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方向,即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特点,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到贴合实际的真正有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并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因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实际岗位群划分能力需求模块,根据能力需求模块划分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模块组织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对接。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实习基地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更重要地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苏院长提出几点意见:
1.要下大力气,努力在校内外找到诚心诚意合作的伙伴;
2.要有相当的投入,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3.专业内部必须有专人负责基地建设的落实以及与基地保持顺畅地沟通。
三、教学设施建设与使用
学院领导对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从师资培养到实验室建设均加大投入,为人才的培养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应用语言实验室功能并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应当在本专业内合理利用相关教师资源,甚至在全院范围内寻找可利用的教师资源,以达到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为了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拥有了一支逐步成长、逐步成熟的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应当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师资素质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给专业教师大量提供外出学习、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分工明细、责任到人
会上,诸位老师都表示专业内的各项分工不明,导致专业主任朱盈蓓老师存在工作负担过重的现象。通过本次会议讨论,完成了教师、教学、实习、大学语文、宣传等几个工作的明确分工,确定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深入讨论,苏院长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首先,要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加大精力投入。创新建设与运行机制,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继续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训条件。
最后,要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和专业特色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专业教师定期到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
有了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有了定位清楚、方向明确的培养目标,有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更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