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一、序言:
   
    按照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对在校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本人根据自身的专业要求,自行联系社会实践单位,闽南日报社,进行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新闻编辑、报社记者。本次实践使本人对市级党报的采稿、编辑、排版、复审、印刷等流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在新闻编辑、报社记者,这两个不同岗位上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了两方面的锻炼,使自身增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对报刊的编辑工作、采访工作、写稿工作,有了更为实际的体会。
 
二、实践时间:2005年7月25日 至 2005年8月8日 (为期15天)
 
三、实践单位:闽南日报社要闻部
 
四、关于闽南日报社:
闽南日报系中共漳州市委机关报。
    闽南日报坚持党性,面向读者,突出地方特色。A版以社会、经济新闻为主要内容,体现权威性、时效性,让您一报在手,尽晓漳州动态,了解天下大事。B版致力于可读性、知识性,追求品味,努力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更加贴近生活。
2005年,闽南日报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再次改版,提高新闻比重,调整版面定位,整合新闻资源,充分体现“新闻纸”的基本要求。
 
五、实践具体内容:
(一)、新闻编辑
编辑为报刊的一项重要环节,要求有很强的文字撰写、审阅能力,并要对报刊的办报方针、办报风格有很深的理解,并要掌握一定的排版设计能力。本人在要闻部实习编辑工作,主要是对漳州各县、各区及相关部门的来稿进行审阅,挑选出具有较高新闻价值、角度深刻、文字流畅的稿件。在编辑工作中,本人感觉难度最大的是重点的把握。投来的稿件往往少的有400字左右,多的有两千到三千字,而报纸要按其新闻重要程度进行适当的缩写、改写,删除一些次要的语句。其次就是字数的控制,每期报纸的空间都是有限的,在缩写、改写时还得对字数进行精确地控制,例如一般的消息为100左右,通讯则300—400字左右。最后就是版式设计,每天编辑都要根据文章的重要性,字数,当日广告等对版面进行简单的设计,再交由排版部排版。而这个工作环节不仅要求对报纸,新闻有深度了解外,还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
本人在实习编辑工作中有着深切地体会。每天编辑部的邮箱都有七八十篇的新闻来稿,而这仅仅是各部门,各单位通讯员的来稿,加上报社自己记者的来稿就有九十来篇,没有一定的编辑专业素质是很难从茫茫稿件中快速找出有价值的新闻。而在稿件的文字编辑工作中更能体现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记得当时有一篇500字左右关于漳州佛教协会成立的稿件,看来看去似乎都很重要,没有哪里可以删除,可是作为一则消息500字明显太多,最后交由编辑部的老师修改。500多字的文章变成了110字,看着修改后的文章本人非常叹服老师的专业能力,懂得了什么是新闻的真正的要点。
(二)、记者
记者是报社的专职供稿人员,肩负重任,是一家报社独特风格、独有视角最为直接的创造者之一。记者不仅仅需要很强的语言文字功底,还要有善于发掘新闻的“眼睛”,有角度,有深度地分析,更重要的是需要吃苦敬业的精神。新闻的发生,有时是隐藏在众人日常普通的生活中,这时记者就得用自己的专业敏感性去发掘新闻点,进行有角度,有深度的报道;有时新闻是发生在第一线,有着许多危险和困难,这时需要的就是吃苦、敬业的精神。而采访作为记者的一项工作,对记者有着另一方面的要求,最为主要的就是逻辑思维的严密,善于引导受访者说出有价值的新闻点,采集必要的报道要素。
对于记者工作,本人之前十分期待,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学院的记者。但在实习期间对此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记者主要是到处跑新闻,找新闻线索,所以比较苦,比较累。记得有一次一天跑了九个机关和部门,回来还得整理材料写稿件。而对于采访和写稿工作,本人也感到受益匪浅。尤其是报社老师对自己专业性的评价让我更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记得有一次要闻部单独派我到市315对近日投诉下降的情况进行采访。经了解得知,其实投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日天气炎热,消费者在上午和下午减少外出购物,就算是有些纠纷,消费者也耐不住热不愿投诉,多费口舌。对于这一篇报道如果仅仅报道市315了解到的消息似乎有些单薄,于是本人自己又到漳州各大商场超市了解情况,增加新闻的可信性和阅读性,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圈”,以315投诉下降为线索,引出夏日消费方式的转变,写成《天气炎热——愁煞商家 “清闲”315》一文,此篇报道得到报社老师的一致赞扬,也使自己更有信心做好记者这份工作。
 
六、体会
 
第一,            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习中发现,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安排记者隔天值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是每天耗在报社,并且加班加点,甚至很多人都在半夜写稿子。报社的热线部每天二十四小时开通,很多记者在值完夜班后第二天接着上班,他们连休息时都把电话抱在怀里。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
 
第二,            做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记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记者总是十分热心。对此,卢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记忆尤深,那就是做记者要有职业道德。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工厂拖欠工资,民工的工伤无人管,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当然,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当权者,但是,记者是个良心活,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才算好。
 
 第三,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性。
 
第三,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做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记者的知识也必须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我在前面提到的报业集团的人才需求。同时,本科阶段属于认识阶段,学的知识比较散,缺乏一个系统,因此需要强化,使知识系统化。要做到以上要求,就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事业做好准备。
七、      此外,通过实习,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报纸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报刊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习,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把个人情感参与其中,而是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习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八、附件 (实践期间发表的实践作品)
1、《党旗,在战士心中飘扬》
2、《别让高楼遮住“天眼”》
3、《天气炎热——愁煞商家 “清闲”315》
4、《台湾“十全腔”与漳州“南词”同源》
5、《万绿从中一点红 ——龙海市角美供销社发展纪实》
 
以上是本人关于专业认识实习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