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记“外国文学课讲什么”讲座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12月17日下午4点半在人文楼C407教室里,迎来了由厦门大学中文系王诺教授为我们07级新生带来的学科入门讲座之九——“外国文学课讲什么”。

 
一开始,王教授指出外国文学课旨在通过该门课程使我们了解更多外国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审美观念等,做到与世界文化接轨,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冲向世界。
 
紧接着,王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的五大观念体系——审美观、爱情观、自然观、价值观、人生选择观。
 
首先,关于审美观,王教授一语道出西方人审美的特点有别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们中国人习惯中庸、适度的和谐美,而西方追求那种疯狂的美。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伊萨贝拉》里表达的那种狂野的美,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王尔德的《莎乐美》中表达的那种另类的震撼的美。
 
其次,是爱情观。爱自古就是文学的主题。中国传统的爱情观是爱情至上,仿佛一个人就是为爱而生,爱情向来摆在首位的。而西方的文学研究的是爱情与独立人格的关系。他们追求的是爱情与独立人格融合的最佳状态。他们认为当两个人为爱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那也就表示他们的爱情寿终正寝了。爱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的基础上,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追求和自己独立的空间。伟大诗人歌德一生都在反思爱——什么是爱,怎样去爱。他说过当爱失去空间和自由时,爱就成了负担。所以,在爱中,千万不要迷失自我,放弃自我个性。对于爱情,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个经典的论断——恋爱的人是冬天取暖的两只刺猬,靠的太近会受伤,距离远了太寒冷,妙在适当的距离。
 
接着,是人生选择观。人的一生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题,而后陷入两难的选择。人生就是最大的选择题,是生存之重还是生存之轻,这是个问题。我们传统对生活的观念是有份稳定的收入,然后安定地度过一生。而西方对于生活的态度则截然不同。王教授列举了18世纪著名作家约翰逊的《拉塞拉斯王子传》。拉塞拉斯王子不断探索人生乐趣的过程。它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主题——选择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选择。人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挑战的过程。人只有经过不停地选择,不断地探寻,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存。
 
然后,是自然观。我们一直强调人的主宰,对于自然,我们一直都是要利用它,改造它,征服它。而今,严重的生态危机却证明我们的无知。西方文学把生态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他们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是价值观。西方一直在追求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观。他们注重物质和人的权利。希腊悲剧《安提戈涅》表达了重视人的尊严和亲情的重要性。他们并不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人的基本权利。他们活在理性的世界里。他们追求的是人本精神,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
 
接着,王教授还介绍了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一是开始关注现实,回归现实,包括民族冲突,女权主义,以及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二是关注生态,拯救生态。
 
最后,王教授还提到关于文学考研的问题。他说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是的,我们永远在路上。
 
(撰稿:中文系07级 郑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