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人:宣传中心 张丹丽
11月的第一天,嘉庚开始有了冬天的痕迹。而我们嘉园小记者们齐齐坐在公共教学1号楼108教室,迎接“嘉园”记者联合培训班首位殿堂级主讲教师黄洪波老师。黄洪波老师将平日四节课的内容浓缩在1个小时内,为现场的老师和学生讲解如何写“活”一篇人物报道。
人物报道的最基本原则:不讲故事的人物报道,就是耍流氓。
业界内人物报道的代表媒体有《杨澜访谈录》、《南方人物周刊》、《环球企业家》等,黄洪波老师建议学生可以多看这一类的报道,从中学习人物采访的技巧。
人物报道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用事实去描述,用细节去丰富。为此,黄洪波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拥有众多标签的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从“首富”到“首骗”,从“时代的标本”到“阶下囚”,这是一个备受争议也背负着一系列故事的人物。在2009年南方周末的报道《揭秘牟其中的狱中岁月,另类首富坐车也是老大》中,更是用我们未曾听闻的故事展示了牟其中的多个个面。不讲平凡的小人物,而专门挑选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大人物来讲,是因为黄老师希望我们放开视野,涉猎的东西更广。
人物报道的四个境界:从描述事实到展现人物内心
故事构成一篇人物报道的基本框架,进一步的就要回到人物的生活情境里,去了解人物的行动逻辑。正如华尔街日报的《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这篇报道就是采用了沉浸式采访,深入建设工人的真实生活。
性格和语言风格是一个人物的灵魂所在,人物报道的第三个境界就是要突出人物的个性。人物报道最后的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人只有在极度信任另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向其展示内心想法,而在这一境界做得好的范文有南方人物周刊的《病人崔永元》,在这篇人物报道里,崔永元首次披露内心活动。
人物采访策略:说服采访对象,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做人物采访时一定要以倾听为主”,黄老师告诉我们,采访前要先制定计划确认采访主题,然后通过各种渠道研究采访对象。然而所有的准备都需要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故如何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黄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技巧。
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的方式可以有“利诱”、“施压”、“硬磨”、“承诺”,实在无法进行直接采访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间接采访。采访采访对象的亲人朋友,采访事件的其他参与者,采访边缘人物,采访利益受损者等,还有利用公开的人物资料,借鉴以往的有关报道来丰富人物。
主讲人简介:
他深耕新闻20余载,拿过中国新闻奖;现为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曾任《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精耕财经新闻、 深度报道、新闻评论以及新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