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女子出嫁的远近到历代谪官放逐的范围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谭栋梁    审稿:宣传中心  马学英    编辑:宣传中心  姚舜妤    2016-4-30


 4月29日上午,由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的“从战国女子出嫁的远近到历代谪官放逐的范围”主题讲座在主楼群1号楼多功能影映厅举行。本次主讲人为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院郑锦全院士,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曾在哈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伊利诺大学、夏威夷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任教。

    

    本次讲座,郑锦全院士从人际活动的范围、语言和核心文化的活动范围、口耳传说传播的距离三个方面展开。

    

    郑院士说到:“山川河流阻碍会限制语言活动的范围,但是广袤地区语言仍有地域的限制”。接下来郑院士从殷周《金文集成》里考证得出诸侯世家女子出嫁的距离都不超过700公里;《诗经》所采集的诗歌国度也在以洛阳为中心700公里内,形成古代中原文化圈;在口耳传播方面,以《风俗通义》书中所论,郑院士认定没有说明出处的风土人情和怪异故事来自口耳传说,并以作者所在地泰山郡为据点来测量故事传播的距离,并运用地理资讯系统 ESRI 画出《风俗通义》地名点地图,归纳得出口耳传说的传播距离大约是700公里之内;而汉唐盛世文人学士贬谪流放的地点都在距京师700公里外。据此郑院士总结到在当时的交通环境下共同的地理制约,700公里为古代人际互动的地理上限。

   

    随后郑锦全院士、苏新春教授、张开焱教授和洪嘉馡博士四人进行了以“统计方法在人文科学中的运用及嘉庚人文科学的发展”为主题的交流对话。苏新春教授首先说到:“听后,我觉得郑院士最大的研究特色是把语言学和计算统计结合起来。”他感受到郑锦全院士“语言使用在地理上的投射”、“词涯八千”这些的挑战性研究项目具有跨文理性和开阔的视野,这次报告最大的启发在于古人所记录的历史,我们可以用现代眼光、现代的技术去求真求实,如此会对社会形态、社会发展和人文学科的思维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洪嘉馡博士强调了计算统计对语言学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必不可少大数据的支撑,我们不能用少数的差异来分析问题,语言数据库的建立才是语言研究的基础”。

    

    会后,张开焱说到:“郑院士所做的研究特色是‘实在’,很重视统计学的使用,语言学特别强调语料库的建构,强调实证性”。他表示自己从事的文艺学理论性偏强,更多是定性型的研究,定量性的研究有所不够。今天台湾学者数据统计式的研究方法对自己很有启发。

 

 

 

 

 

摄影  王邦良、刘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