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王曼茹 编辑:傅梦颖 2016-03-09
3月8日上午,“创意新媒体,点亮新梦想”,海峡两岸大学生新媒体传播创意与技能大赛高校分享会(厦门场)在我校主楼群1号楼517隆重召开,《海西晨报》社长黄毓斌、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文传院许由文、催文铮等教师出席了此次分享会。'
苏新春院长做了简短的发言致辞后,开始播放比赛宣传片,接着进入正式主题演讲环节。
黄毓斌:用数字说话——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演讲之前,黄毓斌社长先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张《海西晨报》的二维码,让同学们扫描关注,并在后台提问互动,由此引出“新媒体”这个话题。接着黄社长抛出一连串数字,“两个14%、64.8%、7%”,看着同学们一头雾水的样子,黄社长解释道:“这些分别是2015年报社的收入增长、电商占全社收入的比例、品牌运营收入增长、广告收入增长”。在传统纸媒硬广下滑的情况下,《海西晨报》还能实现收益增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创新。
从2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人民日报》调研,到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再到英国《独立报》停止出版,黄社长例举了最近的一些热点新闻,他表示:“传统媒体正在逐渐转型,新媒体逐渐成为趋势,但报业精神必须留存。”
在阐述当代媒体的数字思维中,黄社长以“篮球与机器人”为例,讲道:“在体育报道中,用机器人来采集数据,这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手段。”同时,黄社长还提到数字媒体的六大特点,分别是“可存储、可复制、可查询、可链接、可学习、可计算”。关于未来的数字方法,他认为主要是技术为先导的新闻传播,包括知识图谱、图像识别、智能感知。在盈利模式方面,他说:“媒体盈利的数字模式从二次贩售转向直接营销”。最后黄社长总结道:“只有数字才是真正的媒体!”
崔文铮:体验时代的数字媒体设计
“用户的体验分为虚与实两个层面,实是好用,虚是环境的附加值,这两方面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崔文铮老师说到,接着他以一杯咖啡在不同的地点价格不同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体验的重要性。
崔老师又以早些时期的普通电脑和苹果的IMAC G3、WALKMAN和IPOD为例,同一个功能的产品,前者渐渐被淘汰,苹果却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因为苹果在体验上更为人性化。崔老师认为:“产品的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改变体验。”
许由文: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
有着多年纪录片拍摄经验的许由文老师,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纪录片题材多元,如人文历史、社会现实、自然环保、科学技术等,所以要重视对选题的深度开掘。”“追求戏剧美学,强化故事性,叙事,剪辑也要剧情化倾向,同时技术美学成为纪录片的鲜明特色,如航拍、水下摄影、延时摄影等;还要强化纪实美学,挖掘现实中的美感与诗意,如构图精美、光影效果出色。”许老师讲到。
如今微纪录片形式受广泛追捧,许老师建议同学们多尝试,甚至用手机也可以拍。许老师的观点是:“创新应该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王才是当下影视作品应当树立的标杆。”
附:“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媒体传播创意与技能大赛”由福建日报社、福建省教育厅、福建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福建省传播学会联合举办,截稿日期为2016年4月15日。新媒体大赛将向参赛学生征集以下四种新媒体设计作品:1、新闻传播客户端APP作品设计 2、新闻传播类社群平台设计 3 网络视频 (专题片、纪录片)4、2D/3D特效设计。所有参赛者,作品提交后将由大赛组委员进行第一轮初筛。初筛后进行第二阶段作业,各组评选出一、二、三、四等奖。特别强调的是,本次新媒体的大赛主办方针对获奖者将给予丰厚的奖励:一等奖每组1名,共4名,现金奖励各1万元; 二等奖每组2名,共8名,现金奖励各5000元; 三等奖每组3名,共12名,现金奖励各2000元;优秀作品奖4名,共16名,现金奖励各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