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助学生成长成才---各专业特色学生活动简报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2016-01-14


  

    人文与传播学院作为学校第一个实体院,一直以“止于至善”的理念开展各项活动,学习对比其他兄弟院系,在各类评比中力争前茅,全院所有教师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共同搭建学生能力施展平台,促成我院学生活动百花齐放,学生风采熠熠生辉,在各类宣传平台上保证较高的“出镜率”和好评,全员育人的工作方针表现如下:


一、学生工作组4+1模式通力合作打造文传精品

   我院学生工作组每学期初辅导员个人以项目的形式申报活动,申报人主持项目其他四个辅导员配合开展,类型分为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特色活动、科研课题,本学期分院学生工作如火如荼第开展策划组织“光影青春,红心向党”党支部立项、“学风建设,你我同行”主题团日活动评比、微信公众号“嘉传人”运营管理、文自白衣,传乐善艺”班级才艺大赛、媒体实践观摩活动等在分院学生工作组辅导员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文传院学生活动努力打造品牌推出创新,也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显著成绩,如新闻学林延贵老师与学生开展“新闻爱读书”读书交流会活动。通过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与新闻学专业的每个同学有一个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不同的分享得到提升,此外还开展了新生安全知识竞赛、新生辩论赛、新老生篮球赛、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推普周知识竞赛。同时,本学期人文与传播学院参加校级比赛捷报频传,获第十一届足球联赛冠军、羽毛球亚军,第五届趣味运动会团体第7名,并在新生成长公开课校园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二、联合校友、高年级等力量开展朋辈教育

    本学期我院学生工作组积极策划各种教育活动,多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一)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邀请高年级学长姐从学业规划、能力锻炼、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各方面角度跟大一新生做大学规划的经验交流会,为新生的大学规划提供借鉴和启发。

(二)“嘉庚之星“校友沙龙

    本学期我院承办了我校新生成长公开课之“嘉庚之星”星梦咖啡沙龙系列活动第二场,邀请了我院2012届校友黄诗娴和郑志艺,让他们和新生分享了他们的求学之路,并就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提出了建议,学生受益匪浅。



(三)举行考研经验交流会

    我院邀请2011级考取研究生的6名学生以及我校2013届校友胡凝就如何制定考研复习计划,考研注意事项和考研心得与在校生做经验交流,此外还举办了硕士联培生座谈会,邀请我院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考研历程和考研经验,详细地回答同学们的疑问。此外邀请专任老师分享考经验,如专业主任杜晶晶作了考研专题讲座,就“考研是什么?怎么考?”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等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给大家逐一解答。


 

三、上下联动,全院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和教育

(一)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学业导师制是一项教师帮助学生学业成长的重要制度,作为全校第一个实施学业导师制的院系,分院制定了各类方案和考核措施,将学业导师制是一项教师帮助学生学业成长的重要制度,学业导师与辅导员一同参与班级建设,在学生的学业帮扶、学习指导上面切实发挥作用,每学年学生工作组与院务委员一同参与评选优秀学业导师评选。每学期,学业导师会与辅导员一同走访学生宿舍、与学业困难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引导。


 

(二)举办各类见面会座谈会等活动,多渠道创设教师参与学生教育机会

    本学期我院召开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拉开本学期学生共的序幕,会送院长、各专业主任、学业导师及教师代表都发表了对学生大学生活的期许和要求,此外在学生工作组也策划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专业主任、学业导师一同从学风建设、班级管理、专业学习、生涯规划、规章制度遵守等方面强调了学习生活,各专业定期开展的专业主任与学生见面会,期中教学座谈会,转专业咨询会特别是,以此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归拢人心,提高专业的凝聚力,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铺路。


 

(三)任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比赛,以赛促学。

    我院针对性地收集各专业相关的赛事定时发布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并有针对性地收集报道学生获奖信息。各专业专任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以课程作业参与各项专业赛事,以赛促学本学期,本学期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信息捷报频传在各类比赛中获得79项省级以上奖励:广告学子作品入选中央台2015年广播公益广告大赛,在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大赛获中荣获2个一等奖等其他11个奖项,奖项数量和质量均在获奖高校中位列前茅。在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赛2件学生作品分获铜奖和优秀奖,12广电宋文珍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最佳公益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福建赛区斩获28个奖项并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22名学生创作的14件作品取得了不俗成绩,分获不同奖项(潘新、方志鑫、林政毅、石廷金指导)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颁奖典礼上学生参赛作品获得优秀奖2项,佳作奖6项。我院2013级中文专业颜思雅同学导演作品《迟暮》夺得第二届华语大学生视觉映像艺术节特别奖。


四、学生活动和课程实践相结合,搭建多彩舞台,延伸学生创作能力施展空间

    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工作组在策划常规学生活动之余,与专任老师联手,参与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活动和专业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一)快闪活动既感受公益主题又体验现场节目制作

    林筠老师《电视节目形态学》这门课程曾经把课堂搬到了滕王阁原石滩会所,录制了互动类节目《人生AB剧之“小滑板的AB剧”》。从节目的策划、演员排练、舞蹈布置到剧本编写、节目录制锻炼了学生能力,还有策划课程创意体验,圣诞节在食堂、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策划快闪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快闪活动的公益主题也让学生体验现场节目制作,促进专业学习。



(二)模拟新闻采访会既参与活动策划又锻炼专业技能

    潘新老师的省级精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每年都会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进入课堂参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策划组织的《嘉人有约》栏目,学生模拟《时代周刊》(TIME)和日本媒体NHK的小组、凤凰卫视等国内外知名媒体,从各自模拟媒体的角度和立场对嘉宾进行采访,演练真实的采访,这学期刚举办的漳州籍女歌手郑莉莉携新专辑发布会,之前邀请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90后视障作家吴可彦,台湾偶像歌手亮飞”组合、残奥会冠军魏燕鹏与教练詹莹莹、台湾艺人张希爱作作为采访嘉宾参与模拟采访会。



(三)跨年级合作毕业晚会既增强专业内部交流又提升专业素养

    许由文教授的省级精品课程《电视节目制作》,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考核方式是班级策划组织一场晚会,大四学生牵头负责节目控场、现场录制和后期剪辑,四个年级联袂筹备晚会节目,实现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专业体验,跨年级合作不仅促进了专业内部各年级学生的交流学习和团结合作,增强了专业归属感,也使专业精神得到了传承,更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应用和提升。

 

五、学科专任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创设各专业特色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各学科专任教师以特色课程为平台,采取项目化运作,创设具有专业特色各类课程小组或学习活动。

    影视艺术研究中心推出“光影志”项目,林筠老师指导学生对“光影志”这一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策划组织相关系列学生活动并利用公众号进行宣传;为了营造专业自由创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语言文学知识向文字原创能力的迁移,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世海老师指导的文心团,吸纳诗歌爱好者进行创作和交流,定期举行文学交流与探讨活动,文学探讨主题广泛,如“孤独与爱情”、“暴恐,人性与文学”、“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中国穿越过去与美国穿越未来”。“文心团”将学生作品收集编成《青豆集》,现已出两册;广电专业策划“帕斯卡”电影节、作品展映会,班级将拍摄的作品进行展播并进行班级内部评选,激励学生多结合专业特色制作游戏视频作品;文管专业,寓学于乐,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内学习交流会,如组织参观开发区内各景点,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并给予学生舞台表达自己对于各区域文化创意应用的观点;王毓琦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利用专业所学,联合新浪福建建立舆情研究团队,追踪福建 “微舆情”动态,分析微博舆论热点,陈燕老师、易欣老师在社团“广角协会”发布各种影赛信息和培训信息,创造各种采风机会,指导学生进行摄影,肖飞老师指导“纽扣新闻”工作室围绕“厦门生活、校园生活、新闻趣事” 时事热点进行新闻创作,打造别样的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