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黄道周与中国文化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管梅子 王甘雨    审稿:孟腾子    编辑:宣传中心 周婧    2015-10-15

    人杰地灵的福建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而其中在漳州又有怎样一位文化巨子的风采与精神流传至今呢?1014日晚7点,人文与传播学院特地邀请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黄道周与闽南文化研究所所长、漳州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郑晨寅在主三小报为人文与传播学院2015级学生开了一场名为《黄道周与中国文化》的讲座。


    本次讲座中,郑晨寅副教授从石斋文化印象、黄道周的四个第一以及黄道周与圣贤文化三个内容方面入手,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徐霞客口中的字画、文章、人品、学问第一的黄道周。   

    

    首先,在黄道周与圣贤文化这个板块中,郑晨寅副教授对圣贤与圣贤文化、圣贤意识做了详细的解释,同时向同学们概括了黄道周成圣之路的四大要素。在谈及黄道周圣贤文化的当代启示时,郑晨寅副教授感慨颇深:现实中,在道与势、德与位的对抗中,前者往往处于下风,虽处下风,而勇于抗争。黄道周成为人们心中的 圣贤 ,说明个人成德与和谐社会的理想不会过时。


    紧接着,郑晨寅副教授将孔孟儒家人性论与黄道周代表的圣贤文化加以综合,得出人性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觉悟。如黄道周先生成为一代圣贤,这固然离不开前辈的勉励,但更与先生自身的“霜铁苦行”分不开。“圣人黄道周将个人的追求与完善,和人类的追求与完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崇高,彻底的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后辈人继续学习与研究的。” 郑晨寅教授如是说道。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15级国际商务赵文成同学问及郑晨寅副教授在今日快餐文化横行、传统文化处境艰难的社会中,对进行研究此类文化有何建议时,郑教授提起自己的看法,他说:“仁道存于内心,保持好心态,在研究中能乐在其中便好。”

   

    讲座结束后,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黄晓芳同学表示黄道周身上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安贫乐道、清操力学等品质,将激励像她这样的大学生学习圣贤精神!

   

    据悉,此次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黄道周与中国文化》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圣贤,将个人的追求与完善和人类的追求和完善相结合,体会不一样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