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广告、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会顺利举行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王曼茹    审稿:宣传中心 林羽喆    编辑:宣传中心 杨晶晶    2015-1-10



    110日上午,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以及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在主楼群4号楼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会。


    此次毕业论文答辩会每个专业分2个班进行,每个专业3名导师对其论文进行指导审核,审核结果共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4个等级,其中,不合格和优秀的毕业论文将在今年5月进行第二次答辩。学生的最终成绩,论文指导老师的打分占40%,3位审核导师的打分各占20%。这次答辩后需经过学校的复查,最终合格的才能通过审核。过程之严格足见我校对学术的严谨态度。



    答辩会的气氛十分紧张,学生需要对导师犀利的问题进行解答。他们大多数能够从容应对老师们的疑惑,在讲台前沉着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场时不时因为同学精彩的回答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广告学专业的胡雅雯同学的论文题目是《浅析脉动“马上体”事件营销》,她认为这是最近做得很好的一个营销案例,方式也新颖好玩,虽然答辩时很紧张,但她仍有信心通过审核。而场外答辩完的同学也不敢松一口气。或许是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走廊上答辩完的一位同学跟朋友讲了个笑话,逗得身边人捧腹大笑。


    新闻学专业答辩老师易欣老师表示,此次学生们的论文整体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大家对论文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的,选题更贴近实际,论证讲究方法,但也存在着逻辑关系、论文格式、语言使用、标题不规范等问题。“这些虽是小的形式,却反映治学的态度问题,既影响读者阅读,更影响作者意图的表达。”

  广电专业的方志鑫老师表示之前和同学们做了充分的交流准备,效率就快得多。而对于同学毕业论文的质量,方老师说:“基本都能符合本科毕业生的要求,但有些同学选材偏大,对本科学生来说压力有点大。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也缺乏科学寻找论据的方法,调查渠道单一,导致论据不足。”而谈及优秀毕业论文需进行二次答辩的原因,方老师解释:“第二次答辩会有不同的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建议,精益求精,让优秀的更优。”方老师也建议同学们多跟指导老师沟通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对在答辩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改进,使论文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