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新闻社 编辑:宣传中心 张云琦 2015-1-5
2014年12月31日下午,在经管大楼201教室,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带来了一场关于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讲座。来自各院系的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苏新春教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福建省社科项目等项目;曾在众多项目中担任评审工作。凭借着自己接触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苏新春教授从多个方面对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事项进行了解读。
苏新春教授指出科研项目申报的三维关系为:立项者、申请者、评审者。他建议有意申报科研项目的老师:“作为申请者,你们不能光埋头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另两者的关系。”他从选题、综述、内容、过程、课题类型等方面分析,并希望老师们在申报项目时能够做到创新。他以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申报的类似课题“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为例,告诉大家虽然他们的课题相同,但内容各有千秋。以此鼓励老师们在申报项目时不要怕“撞车”。
苏新春教授推荐老师们多去浏览国家社科基金的网页,加强对国家社科基金权威性、导向性的理解,熟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他以“近11年‘语言学’申报立项”为例,表明最近几年“语言学”课题设立数量快速增长。他还总结了“语言学”课题发展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语言问题,注重数据库、大平台的搭建。
接着,苏新春教授举了“17世纪以来域外文献与闽南方言研究”、“海峡两岸妈祖信仰庆典参与者的客群分类”、“厦漳大桥对厦漳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等课题申请的例子,分析了每一个课题的优劣。在多个例子中,他概括了提升申报命中率的要点,即要做到三个研究:研究“指南”、研究“申报成功的课题”、研究“申报失败的课题”。
最后,苏新春教授总结道:“设计一个课题,管用三年;获得一个课题,辛苦三年;完成一个课题,受用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