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院承办第23期辅导员沙龙: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白隆晖    审稿:宣传中心 张瑞珈    编辑:宣传中心 杨晶晶   2014-11-28


摄影:宣传中心 钟炜杰

 

    11月27下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工部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工作组承办的第23期辅导员沙龙在主楼群一号楼508室顺利举行。

 

    沙龙首先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吴保光老师为辅导员们解读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及《福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2013-2017年)》两份文件,重点解读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渠道更加畅通;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显著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显著增强。吴保光老师深有感受地表示,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给了辅导员队伍提升理论知识、不断成长的新契机。

 

    随后,作为主持人的人文与传播学院陈省能老师提出: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参加沙龙的老师能畅谈工作心得与感受。

 

    学工部副部长李耿达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的职业生涯感悟,他通过所参加过的非典时期辅导员的工作,阐述了辅导员肩负的是学生的安全,全社会都应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而后李耿达老师提到,职业收获的幸福感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基本待遇不断改善和办公环境不断优化,体现了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重视程度;精神方面,与学生亦师亦友,帮助、呵护学生,得到学生的拥护与信赖,这在精神上让人感到满足。李耿达老师说,他之所以把网名取为“指明灯”,是因为自己想在黑暗道路上指引方向。他笑着说:“我希望每个被我叫来的同学,能被我说到哭着离开,而且要跟我说声谢谢。我要用强大的正能量去感化那些同学,这是我的职责。”他提出:要做一个好的辅导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高超的谈话技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接下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赵慧老师回忆了她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就特别关注辅导员这个职业,机缘巧合从事这个行业令其感受颇深,工作中的五味杂陈也是一时难以言尽,但对于辅导员岗位的坚守其动情地表示:“我曾经说过,自己要在辅导员路上一直坚定走下去”。国际经贸系付胜勇老师则结合他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的转变,分享了其在学生工作中的磕磕碰碰,并表示唯有如此经历和不断投入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在沙龙交流中,不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都提到:选择辅导员工作必须确认好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兢兢业业的同时要拥有平和的心态。

 

    最后,各位老师就我院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及具体表现,辅导员队伍的行政职级晋级方向及空间,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沙龙的辅导员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做好嘉庚学院的学生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质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沙龙在下午5点钟结束,辅导员们合影留念,在掌声中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