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马学英 孟腾子 审稿:林羽喆 编辑:宣传中心 张云琦 2014-11-24
11月23日下午,由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任讲师王乃考老师主持的“鼓浪屿文化生态圈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主楼群一号楼508教室继续举行。来自社科院、文管信局、厦门市文创协会、鼓浪屿管委会和相关企业的领导或行政代表,及各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学生齐聚在这里,为鼓浪屿未来的综合提升方案进言献策。
首先,来自我院日语系的副教授曲志强以“发现鼓浪屿的魅力”为主题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意见。他希望鼓浪屿也可以像日本的某些旅游景点一样写上“回家了,来家了”的标语,给旅客们一种像家一般的归属感,并让他们在此体验美妙的慢生活,培养一颗单纯而安静的心。“我们现在不乏浮躁,我们进步得太快了。正因为如此,才应当脚踏实地做事。”提到做旅游景点的宣传工作时,曲老师批评了现代中国一些报刊对文字工作方面的不严谨,并警示同学们:“有时候并不是说你们的文化水平不高,而是说你们的态度上面存在问题。”
“如何提高鼓浪屿的旅游品质、维护岛上居民的正常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而申遗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鼓浪屿。” 我院工商管理系教师步会敏老师向在座分析了厦门与鼓浪屿往返轮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她提出日趋增长的旅游人口给鼓浪屿造成巨大的负荷,在提到今年10月20日实施的轮渡票制改革时,步老师认为“居民优先、客流分开、提升品质、安全第一”的原则能够使轮渡运行更加有序。“鼓浪屿不仅是厦门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应该保护她爱护她,还她宁静和高雅之身!”步老师强调。
紧接着上述步会敏老师的观点陈述,来自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的李超凡同学代表他的研究小组上台发言。他们针对鼓浪屿的垃圾处理情况表达其观点,提出针对垃圾处理的景区管理与游客相结合的解决构想。
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周亮老师带领他的学生林舒婷同学向在座展示鼓浪屿“古树名木”的生存状态,从生态的角度展开话题的讨论。他的团队提出建立以鼓浪屿古树古木为主的文化产业项目,并向在座展示了风格迥异、制作精美的树叶标本。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问题,他们提出的建议是使用二维码产品,旨在普及古树名木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而针对这次活动,伦敦大学艺术史和考古学博士、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讲师沈淑琦则用国际视野来解释她的观点。在此她以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活化”为例来提出她关于“活化”鼓浪屿的建议。她先后提到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泰德现代美术馆的“活化”政策,随后谈到前述对厦门及鼓浪屿的引荐意义。她认为鼓浪屿的发展经济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更多还应该依靠居民和产业者等。此外,沈老师还强调谈发展不应只局限于鼓浪屿和厦门,还应该放眼省内外以及中国。
讨论进行到后期,在场的同学也先后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我院1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郑曼琳同学分别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视觉文化、商业文化等四个方面对鼓浪屿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入的探讨。他们针对饮食文化提出对鼓浪屿“发展自身本土文化”的呼吁,还从视觉文化方面提出建设以厦门市花“三角梅”以及市树“凤凰木”为主构建视觉特色的构想,并提出“复活鼓浪屿渔业文化”的建议。来自福州大学工艺美院的学生则别出心裁向在座展示了他们自行设计的鼓浪屿“一天半岛时光”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围绕“文化创作”的特色,展现其趣味、童真,旨在引导游客发现生活中的亮点。
巅峰贸易厦门有限公司经理高芷霞女士受邀上台发言,“我很感慨,这么多专家学者为了鼓浪屿聚在一起,都是为了那种文化情怀……”她表达了参与论坛的喜悦以及对鼓浪屿文化备受重视的感动。对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的黄志雄教授而言,他希望往后两院之间能够有跨学界的合作。
“鼓浪屿太美丽了,过去美,现在美,我们希望它未来更美!它先天美丽的天资和文化吸引着诸多学者忍不住对它展开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都希望永远留住它的美。”在接受采访时王乃考老师激动地谈道。
随后,记者采访了在厦门定居的达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长翟铸先生。在问到这次论坛讨论鼓浪屿的内容能否适用于厦门的其他景区时,他表示认同:“我对厦门旅游局提过,它适合做主题性的旅游文化,比如南普陀可以做宗教之旅,生态之旅,养生之旅,有音乐会可以做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