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马学英 朱珍霞 审稿:宣传中心 林羽喆 编辑:宣传中心 段佳利 2014-10-22
摄影:宣传中心 林婷 孙馨子
“不与别人相比,不与纷扰相比,和自己比,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你是最好的!”10月21日下午4点许,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07届博士毕业生,时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及专职教师的朱盈蓓老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三场学业指导讲座的尾声为同学们留下了这句肺腑之言。
“每一个人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我们就是自己的人力资本,你将来要获得的金钱,名望,荣誉都来自于自己对个体资本的运用。”讲座开头,朱盈蓓老师在大屏幕上向同学们展示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著作《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资料,告之现代人才市场竞争之激烈。其次,朱老师举出身边学长学姐的创业故事来激励同学们“人的出生,并不妨碍学习”。
此后,朱盈蓓老师不仅展示了当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专业结构,追溯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还引用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话:“在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中文系,那么这所大学连作为大学的资格都没有。”她强调了中文专业存在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纠正同学们在某些方面对中文系的片面看法。“语言是一个国家最有力的工具。”朱老师提醒大家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告诉同学们“文学是人生的精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随后,她详细地阐述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有关四个就业方向——文学研究与写作、语言学与语文教育、高级文秘与公关和语言信息工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前辈的成功例子,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也让同学们学习到更多的实现理想的方式。
“我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在谈到出发点时,朱盈蓓老师告诉同学们不论高考成绩如何,所有人到了大学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通过大学学习,我们一样能成功。讲座的结尾,朱盈蓓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在于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是否能长久存在于你的内心。让每一个人变成更好的自己——精英主义的真谛。”
讲座结束,该专业的张丽红同学在问到对此次指导讲座感想时,翻出了自己的听堂笔记,一边说着,脸上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里说到最重要的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我想到了在我们大学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里,需要更好地约束自己;还有一个人力竞争中‘信息量’的获取,我觉得应该多去图书馆,像我们中文专业要认真上这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还要多接触一些其他专业,理工类的杂志之类的,锻炼自己理性的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