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孝在当下,天经地义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林羽喆    审稿:陈庭钰    编辑:宣传中心 李倩倩    2014-4-16 


 

    415日下午14:30,于图书馆107室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漫谈文学作品中的的讲座,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沈玲副教授从文学作品出发,为在场的同学们深度讲解了“孝”的含义。据悉,此次讲座是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开展的读书会系列活动之一,在下阶段,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将携手厦门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图书墙文化建设、中学生阶梯阅读指导等系列活动。

   

    沈玲副教授先是从“老”和“孝”字的字形入手,引入什么是,然后以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诗经.小雅》中的《蓼莪》、龙应台的《目送》、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为文本,引领同学一起解读“孝”,感受几千年来文学作品中一直流淌着的孝的温情。

   

    讲座中,沈玲副教授强调,无论处于什么生活状态,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根本和美德,行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孝的形式虽有差异,但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而且要谨记孝不在过去的昨天或将来的明天,而是“在当下”。即如毕淑敏所言:“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最后,沈玲副教授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孝这颗仁心和厚德,并提醒我们,作为在校学子,首先要以“顺”为孝之首,多联系,报平安,保护好自己,让不在身边的父母放心。其次,要用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情感过盈”,弥补自己的“情感缺失”。

   

    1610,这场关于“孝”道的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