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梁智欢 摄影:易欣 2014-01-03
何白博士(左)与王维光(右)就纪录片产业化问题展开“论战”。
12月21日下午一点,传播年会第一分会场在主三709会议室举行,主题是“广电与视屏媒体、新媒体”。
这场讨论的参与者既有德高望重的权威老将,也有崭露头角的中年骨干,更有初试牛刀的青年学生。他们在探寻真相过程中,撇开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既不盲从权威,也不孤芳自赏,真正体现了“学术面前人人平等”。
来自厦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何白提交了《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报告,探讨如何打造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的方式和方法。
针对何白博士观点,来自厦门演艺学院的王维光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认为:纪录片不能形成产业。当下的纪录片投资主体是各个电视机构,自我消化制作经费,资金来源单一,回收成本难。与国外相比,中国目前的纪录片大多是国家投资,以宣传教育为主,不求回报。没有政策支持和商业运营,纪录片很难发展。
何白博士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反驳道:国家正在支持纪录片的发展,2010 年10 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味着纪录片产业化获得政策保障。资料显示,我国纪录片年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产业总收入不断增长,播出时长延长,而且纪录片中不乏优秀作品得到大家的肯定。
王维光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纪录片中也有一些优秀作品受到大家的好评,但纪录片制作力量薄弱,大部分质量欠佳。而且,受到电影电视和娱乐新闻的冲击,发展艰难……
几个回合下来,会场已经有了一些“火药味”,大家情不自禁地为这场“论战”报以热烈的掌声。
编辑: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