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水兴:新闻业根本的问题是重建公共领域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吴育倩     摄影:易欣   2013-12-24       


 

 福建师范大学连水兴做学术报告。

 

    “公共性”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公共”字眼的词汇,已经跨越了各种学科边界,在多个学科领域中都频频出现。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连水兴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以《媒介“公关性”的想象、构造及其理论逻辑》为题,探讨了媒介“公共性”的想象、建构及其理论逻辑等问题。

  

    他先向我们引出了传播学研究的“公共性”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关注媒介“公共性”的学者。其中,哈贝马斯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他深入地考察了媒介的“公共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所谓的“公共领域”概念,对当代的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难于估量的影响。

  

   接下来,他讲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媒介“公共性”的想象。哈贝马斯关于媒介“公共性”的想象由于带有很大的理想色彩,所以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这些批评表明,哈贝马斯在学理层面上所建构的“公共领域”具有很大的想象性和虚幻性。虽然媒介“公共性”的建构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幸运的是,人们从未放弃过这种理想并努力,这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样也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理论资源。

  

   他用欧美传媒的公共模式来分析了媒体“公共性”的形态建构,并指出了媒体“公共性”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同时借用了加拿大学者马克•莱伯伊的观点来揭示公共服务广播经历三重危机:特征、财政和功能的危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的公共性表现出另一种形态——公共新闻。在讲述“公共新闻”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他强调“新闻事业与公众和公众生活关联才有意义”。通过列举学术事件,让我们了解到新闻业根本的问题是重建公共领域。

  

    媒介“公共性”的现实建构和理论研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必然将变得更为复杂,也更有挑战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致力于媒介“公共性”的建构,正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危机的一种表现。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