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世界很精彩——访中文系老师王世海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作者:三人行新闻工作室 丘小涓    编辑:宣传中心  钟燕滨    2013-11-28


 

  “天道酬勤!只要今天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人文与传播学院新教师王世海的座右铭。

 

  他,1米8的身高,明亮的镜片中透射出炯炯有神的眼睛,声音低沉浑厚却不沙哑,一件衬衫配上一条简单的牛仔裤是他日常的着装。

 

  叮叮叮,8点,走进教室,打开《大学语文》教材,开始讲起古代文学作品…… 

 

 

文人落地嘉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按照新理念创办的一所本科院校,我很认同我们学院的教学理念……

 

  2005年至2013年,王世海一直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任教。直至今年8月,王世海老师正式应聘我校成为中文系的一名老师

 

  来到嘉庚学院后,王世海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教授《大学语文》《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诸子概论》等四门课程,备课、查阅资料、答疑……忙得有些不亦乐乎。

 

  “嘉庚学院的教学工作量相比我以前的学校,更大了,但是学院非常重视人文学科建设,有专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这在国内高校是少见的。”

 

   对于王世海而言,“嘉园”是他新的“家”,他会尽全力去了解和适应这个“新嘉园”。

 

 

文人严于律己

 

  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王世海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读博,这四年,导师对他的影响很大。

 

  “我的导师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从不说假话,真心待人。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例如学生的论文,不仅是看整体理论框架,小到标点符号,真可谓一丝不苟。虽然对学生严厉,但他更是一个懂得严于律己的人。”

 

  导师的品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世海,他也努力地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真诚待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说假话,做最真实的自己。去伪,存真。”

 

  正是王世海的严于律已,使得他在学术研究上颇有成就。他曾参加过多次学术研讨会,是国际美学学会的会员。近三年来,发表过多篇很有见树的论文,其中《理趣说的美学意涵—以钱钟书理趣论为中—心》、《诗学中作用的“美学”价值:会通思理与自然》、《真情荒村在,处处景致新—杜甫<羌村三首>(其一)赏析》等分别刊登在《中国韵文学刊》、《兰州学刊》、《古典文学知识》中。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觉得他的谈吐举止非常儒雅,身上有股文人的气质。上课说起文学滔滔不绝,知识渊博,下课了同学们问他问题,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12级中文系学生谢诚勇说。

 

 

文人热爱生活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文人似乎就是整天关在房里,钻研文学,性格古怪、没有生活乐趣的人。其实不然,就如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表现形式一样,文人也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生活中的王世海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同事对他的描述:

 

  “世海是一个热爱生活,很有激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人,像这次学校工会组织老师进行高尔夫球的培训,世海马上就报名了,参加了,还尝试了棒球。”同事邱宏光老师告诉记者,“校庆的那两天,因为我们是新老师,还没有校友回来找我们,但那两天,我们也跟着接待、值班,晚上的校庆晚会还是他提议去看的,一直坚持看到演出结束,回去的路中嘴里直说太震撼了……”

 

  张帆老师说:“世海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性格比较直率,经常和大家有说有笑的,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每周二北区篮球操场,总能看见王世海老师在奔跑着,移动、转身、投篮……林延贵老师说:“他很喜爱运动,我们常常一起打篮球,他的马步很扎实,球技很好!”

 

  爱生活、有情趣、乐运动……这就是文人王世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