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能文,说“武”能武——访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专业教师张帆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作者:三人行新闻工作室  林婷婷    编辑:宣传中心  钟燕滨    2013-11-28


 

    办公室角落的小桌上放着一套透明的茶具,每每学生到他的办公室,都可以品尝偿一杯散着热气的熟茶。“闽南人嘛,茶是必备的,每天我都要饮上一杯,”小记不懂品茶,他调侃道:“等你上了年纪你就懂得了,就会喝茶了。”他也不过比小记大几岁罢了。

 

    今年8月份,他,入职“嘉”园。经过面试、培训,最终成为“嘉”的一员,挑起中文专业教学的担子。他,对文字、文学充满着不倦怠的热情,带着憧憬细细品味“嘉”的味道。他,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专业专任教师——张帆

 

 

喜欢“文”,因为“缘”

 

    “哈哈,还不是跟大家一样,理工科成绩差,就选择了学文嘛!”

 

    张帆老师刚刚开始接触到所谓的文学,就是从读小说、看杂志、读诗歌起步。那时的张帆老师并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文学,只是觉得从一行一页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看到各种生活故事,体会着自己体会不到的经历,文字带来的乐趣充斥着生活。

 

    真正才开始明白、确定自己喜欢文学是大学的时候。

 

    “真的是缘,遇到了一群好舍友,我的舍友陈志轩,让我开始了解文学、接触文学、喜欢文学。”

 

    大学生活,张帆老师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2001年,刚刚进入扬州大学的张帆,是一个文艺的愤青小青年。机缘巧合,他,遇到了几个思想比较成熟的舍友,在那时的张帆看来,舍友们谈吐不凡、看法深入。每天11点熄灯后,他们会举行“卧谈”会,聊人生,聊思想。为了能和舍友们有共同的语言,不能输给别人,张帆这个文艺小青年开始疯狂读文学著作。

 

    “我们都是一些特别愤青的人,对于学校官方组织的社团都瞧不上眼,就自己组建了民间的团体,我们自己创班刊、办话剧社、拍DV剧。”张帆老师的思绪拉回了01年至05年的大学生活,滔滔不绝。“九月风”报刊创办了,意味着第一份“民间刊物”诞生了,但是不久便被学校停办了。生命顽强的“民间刊物”还是陆陆续续浮出,随后出现了“文末”报刊、话剧、DV剧“花不曾开,我不曾来”,这些作品陆续在学校的礼堂公演,引来同学们的赞许。

 

    “大学的生活,如此的风风火火,身边的人才很多,自己怎么写都超越不了那些优秀的同学,我还算是很有自知自明的人,放弃了创作的方向,但是对‘文’的兴趣不减,开始往文学理论的方向前进。”

 

    张帆老师笑着阐述自己与“文学”的缘分。

 

 

热衷“武”,因为“喜欢”

 

    中文专业的老师,对文学兴趣浓厚,甚至颇有研究。在常人眼里,张帆老师应该是堪称得上“文人”。在小记与张帆老师聊天的时候,始终都觉得张帆老师是一个很斯文、文质彬彬的人。

 

    但想不到张帆老师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呀。

 

    同事张琪老师告诉小记,“张帆老师很爱运动,在篮球技术上很好,他的动作很灵活,很适合打篮球,我们文传里的老师中,他的技术算是很好的,其实,我的技术也是没有他好啦。”

 

    对于自己的篮球技术,张帆老师很是谦虚:“我打球就是为了锻炼而已啦,不过我的技术真的是......”

 

    小学就热爱运动,踢足球是张帆老师的兴趣,“不过可能是我踢的方法不对,我的脚趾总是受伤流血,哈哈,为了保护自己,最后选择了篮球。”打篮球是从初中开始。

 

    大学时代的张帆老师,是学校文学院院队的主力控手。现在入职嘉庚,是队伍中的投手。怎么转为投手了呢?张帆老师笑着答道“我们文传院是人才济济呀,都是篮球高手,怎么比得过他们呢。”

 

    每周的周二、周四,文传的老师都会打对抗赛,张帆老师也会参加。

 

    早晨6点,张帆老师选择自己去投篮,他喜欢“自娱自乐”。他说:“我也喜欢长跑,不是因为我耐力多好,而是我能承受住长跑中的‘闷’,我很享受长跑过程中独自一人的自由。”

 

 

选择“嘉”,因为“家”

 

    “为什么选择来嘉庚教书呢?”

 

    “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因为我的家在厦门,我想离家近一些。我的老婆、我的孩子也都在厦门。我不想在四处漂泊了。”

 

    在读博士的张帆老师,在入职地点的选择空间挺多,“家”的归属感让他毅然的选择了嘉庚学院。张帆老师说,嘉庚离家比较近,而且嘉庚很不错,教学环境都很理想。“我以前在经管楼的办公室简直可以称为豪华山景房了,一大片的落地窗面对这一片绿油油的山,真是一种享受。独立的办公室,也是我认为很独特、人性化的一点。”

 

    周末的时候,同一批入职嘉庚的老师们都会在一起聚会,张帆老师说:“这样的同事关系很好,很温馨。嘉庚也有“家”的感觉。”

 

    “顾家”,同事张琪老师脱口而出。“在前几个星期,也就是嘉庚10年校庆的那个星期,因为事情比较多,他就没有回家,接下去的那个星期,他周五就早早的回家,原本张帆他都是周日就回到学校,但是那个星期他到周一才回校,坐早上5点多车赶回学校上课,就是为了多陪他家人一个晚上。”

 

    张帆老师周一至周五都是住在学校,每周周末我都会回家陪家人,“我最不喜欢来回奔波,但是为了家,也只能这样了。”

 

    谈到这里,他端起透明的茶杯,闻着淡淡的茶香,细细地抿了一口。他喜欢自由,文学中的自由,生活中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