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中悟“文创”,文创联盟4小时座谈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张佳辉 谢钦印 付灿辉 编辑:李嘉超 2013-11-08
11月7日晚上7点到11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主1# 508会议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中座谈会和分享会,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考察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看法。在这次交流会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确定了自己的品牌名称,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创联盟”。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关于创意、设计、文创产业、就业前景、两岸文创比较、下学期课程安排等均有讨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王乃考、文管专业辅导员助理吴梦雪参加了分享会。
文创源于咀嚼
在此次文博交流会上,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大胆而独到的想法,虽然刚接触这个专业不久, 但所发表的想法依旧为“文创联盟”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会上,文管专业的李嘉超说“文化创意需要其精神内涵,没有精神的文化产品是不为人们接受的,要做出成功的文化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众人理解其精神,并在这样的文化产品中得到认可。”这段发言作为开场,得到了在场同学的认同与掌声,傅灿辉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化创意需要从细微入手,只有挖掘出文化中的内涵,从细微入手,才能做出成功的文化产品。他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灵感的来源,生活之中随处可得的创意。“文化需要深层次的咀嚼。”张佳辉同学这么说道,唯有深层次的理解了文化的内涵,挖掘出其蕴含的人文内涵,加之以自己的创意,才是成功的文化创意,同时,文创人员还需要和各阶层的人群进行交流,不断的扩宽眼界,才能迸发出灵感。
文创源于细微
文化的力量从来没有大小,更不需要规模,一个真正强大的力量,往往来源于最细微处的专注。正如张佳辉同学说的,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丝一毫。生活照中要注意那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小到一根线大到一片天都是创意的载体,要认真去发现;在今后的学习策划创意中更要关注细节,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对一个项目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场,赖伟芳同学进行了补充:当我们能着眼细微,精巧才能产生;当我们愿意入驻细节,品质才能展现。付灿辉同学则认为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文化创意,小,就是大,我们将因为小而变得伟大。
文创源于生活
一个人只有心怀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有不断创造新事物的热情。参观了文博会台湾馆的蔡小悦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她在台湾馆看到的创意产品。她认为一张白纸到了文创人手中就可以变成求各种巧夺天工的装饰品,百看不厌。在感叹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创之路。同样逛了台湾馆的应艳萍同学认为“我们要善于发现人们生活中的的不足或弱点,因为越是弱点的东西,就越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创意,因为它能满足需求。”参观了大陆馆的巫柯同学向我们展示了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框架为底做成的茶几,“都是生活中的东西,挺震撼的”他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他对文博会的感叹。
因兴趣选择专业
在学生发言之后,王乃考主任评价说,同学们通过此次文博会发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与价值,很好。这是朝阳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学们的激情与兴趣让这个专业更有了希望。选择了这个专业,你们就不是复制别人的人生,而是创造自己的人生。号召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天赋,培养相应的兴趣,创造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