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与经典之作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陈庭钰 何丽珍    编辑:宣传中心 吴圳锋    2013-09-28


 

    927日早上10点整,在主四502召开了一场针对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讲座,由厦大人文社科学院的胡旭教授主讲。

 

  开场,胡教授先语重心长地讲述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基本要求:首先要多看书,打好基础;其次,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历史和哲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宽口径,厚积薄发。紧接着他引入了这次学业指导讲座的正题——如何学好中国古代文学,提高古代文化素养。

 

  首先胡教授先为“古代文学”的作用做了说明,其一,古代文学提供古典文学、文学史方面的知识;其二,它还是一种工具,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因此越来越得到文学界的重视,因此他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好这门学科,为自己的学业打下坚定基础。

 

  接着胡教授分三个部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什么是文学史;文学史的分期; 经典书籍推荐。第一部分中,胡教授强调,文学史并非文学,其本质是关于文学的历史,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成因等,文学史以文学为主体,以文字为本位。第二部分,胡教授为古代文学史作了分期,他表明,古代文学史可分为“三古七段”,并向同学们一一解释每阶段划分的理由与史实。经典书籍的推荐与介绍是胡教授重点讲说的部分,他推荐给了同学们几本优秀的书籍,如191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大文学史》,此书受到鲁迅先生的大力推崇;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的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1932年大江书铺出版的陆侃如和冯沅君夫妇的《中国文学史简编》;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预衡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1999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行沛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和骆玉明教授主编的2007年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等等。他让同学们一一记下书名作为课后阅读,他表示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史作品,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另外胡教授还叮嘱大家,阅读不一定要逐字逐句,但学会要“经眼”,且做到过目不忘,还要学会记住出版社、作者、出版时间等重要信息。


    
最后,胡教授表示,文学,最担心的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并欢迎同学们来与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