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跨界思维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实践周2011级的首场讲座于10日上午930分正式开始,厦门阅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甘霖于小报告厅做了主题为《跨界——传媒专业认知与实践的差别》的演讲,与来自广告、新闻、广电三个专业的同学共同探讨“跨界”这一概念以及在今后就职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本次讲座由朱莉老师主持,广告学专任教师王乃考与三个专业的辅导员卢志良、张呈祥与黄丽明老师均到场参加。
 
 
跨界是用跨越式的思维来思考
首先,甘霖就介绍到自己曾经是一个职业流浪者,电视出身,“在横店写过剧本,后来又到MSN的读书频道搞电子书出版,可以说我是经历了行业跨界的人”。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以展示一幅瀑布的照片开始了讲座的正文,并说自己从业十年来收获的最大价值就蕴含在这幅图中,随后他纵向列举出了苹果公司从八十年代至今所经历的产品研发领域从单纯的硬件制造到软件应用于交互式平台的开发的拓展策略,与代步工具赛格威专注于技术的策略进行对比,“没有人能了解赛格威能发挥的价值,所以它做不到像IPHONE一样人手一台,也改变不了世界”,从而提出了真正的“跨界”的概念:“跨界并不是1+1+1式的多个技能的叠加,而是不断在原有基础上做延伸线,用跨越式的思维来思考”。此外,他还介绍了IT产业以外的福特公司早在上世纪初就初露端倪的车+高速公路+流水线+机械化管理的跨界思维。结束一连串的介绍后,甘霖将内容又回到讲座开始时展示的瀑布,提出“行业会如同瀑布一样产生高低差,不是完全相通的”,我们要“发现两个价值可以连接的点,并实现它,这就是价值所在”。
既要懂企业,又要会传播
随后,甘霖开始了第二部分的演说,他首先从广告经历的三个阶段说起,通过对星巴克、海底捞以及归真堂三家企业从不做电视广告的现象分析出电视广告在媒体资源多元化的今天价值已经大幅下降,并分析自身公司招标时对于充分发挥企业杂志的编辑优势的经历,提出了在定制内容与定向传播中,既要懂企业,也要会传播,“懂企业与会传播之间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这种空间就是我们这些小公司得以生存的唯一途径”,并对定制内容的前景十分看好。同时,甘霖还对高校对于企业课的缺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课可以让我们懂得和了解企业的需求,这是很有用的”,这一部分的最后,甘霖还辨析了传统行业的前景,“行业是不会死的,但是他们会变型,而这也超越了我们大学的专业分界”。
 
 
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之后甘霖又把讲座的内容放到了与大学生更为贴近的就业方面,“专业四六级不重要”,甘霖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于专业技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的思维定式很容易把我们编入某个专业”但是“专业技能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但不能发现问题”,同时,对于我们,他提议要学好人文学科,因为这可以决定你怎样看问题与怎样看世界。最后,甘霖在工作的选择问题上提出了三个建议“不要在一个只让你做执行工作的公司待太久,这会谋杀你的思考能力”“对工作的理解是值得学习的课程,是修炼人格的道场”“对现实问题的忧虑会让很多人对未来失去兴趣,变成僵尸白领和工作的奴隶”。
讲座结束后,依然有很多同学向甘霖提问,甘霖都一一地耐心解答,同时针对问题也着重提出要打破思想的壁垒,想培养人的公司看的不是文凭而是你的状态以及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很重要等的中肯建议。最后,甘霖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且鼓励大家到时能够来阅喜实习。

                                                                                      撰稿:章翌      摄影: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