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霁红:中华情,嘉庚行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6月11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总导演、《中华情》栏目制作人兼总导演郭霁红女士莅临我院,在主楼群3号楼1楼小报告厅展开了一场主题为“电视节目策划与包装”的精彩讲座。讲座的末尾,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新春院长宣布正式聘请郭霁红女士为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客座教授。

讲座在《中华情》的宣传片播放和林筠老师的介绍下拉开了序幕。“我很愿意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从一个学生变成央视总导演的经历、经验。”郭霁红女士首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介绍了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状况和前景。她表示:“直播晚会仍然是现今的主流,主要是中秋、春节、元旦三场晚会。”
 
“我和厦门很有缘,1993年我第一次做总导演就是在厦门,可以说厦门是我事业的一个起步点。”回忆起1993年第一次举办的“歌会雏形”,她强调,“对外要少用类似于小品、相声这些纯语言的节目,有些语言海外的观众不一定能理解。”而后,她又对2006年在厦门举办的“海峡月·中华情”的会场布置和效果进行了深入地描述。
郭霁红女士指出,现今综合性晚会在中国越来越多,据统计,2007年中型晚会约在670场以上,因此她鼓励同学们要多努力。与此同时,她还表明学生要加强包括“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水平”在内的七个方面自身素质地培养。她还举出宋丹丹和黄宏主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在春晚上落选却在元旦晚会上红火的案例,以此来鼓励同学们要增加修养的积累,提高自身的欣赏鉴别能力。
在介绍晚会程序和结构时,郭霁红女士结合了今年在休斯顿电影节中包揽“最佳导演奖”、“最佳节目奖”两项大奖的《宜春月•中华情2009中央电视台中秋中英文双语晚会》。她指出,剧组成立后就要迅速开始“采风”,宜春晚会她选择了袁山公园作为舞台背景,将宜春的特色淳朴风景展现在世界的舞台。而在策划环节,她则强调要广借外脑,要确定好晚会的主题基调、风格、结构等等。
讲座结束后,我院同学代表送上精心制作的毛笔字画和院刊等小礼物赠予郭霁红女士,她表示现在的同学都很有前途,并承诺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多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些一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