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玲教授到访嘉庚 首场专业讲座拉开帷幕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5月19日晚上,著名剧作家、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宋家玲教授应我系之邀,在主楼4#211主讲了一场有关“电视片的表现手法与电视语言的发展和创新”的精彩讲座。
3c4a103e657ffd6f44432e02bd60ae80.jpg
 
      宋家玲教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亲身实践以及部分影视作品,用朴实又略带诙谐的语言,为大家阐述了不同时期中外电视片的各种表现手法和当下电视语言的发展创新。
      宋家玲指出文字语言是按照时间顺序表达的线形思维方式,而电视语言更侧重横向表达,是种非线形思维方式,它对掌握者的要求更高。虽然电视语言是源于同为影象艺术的电影语言,但近年来发展更为迅猛。我们在观念上要具备线形与非线形两种思维方式,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实现对电视语言的创新,并举例早期的视听语言明显的分为即时类语言、艺术类语言(非虚构类语言),而现在则呈现向多种形式的大融合发展。
      接着,宋教授以《泰坦尼克号》、《沙与海》等为例,为我们阐释了视觉感官成分(动态画面、静态画面、字幕)和听觉感官成分(语言、音响、音乐)在影视运用中的优劣势。一方面,从视觉感官成分方面来说。动态画面可以具象化逼真地表现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是视听语言构成的基础元素,但无法说理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是它的一大短处。静态画面便于强化造型和认知,有利抒情,但掌握不好容易让受众感到单调乏味。而有利于人物身份和环境或事件的解释说明无疑是字幕了,但需要强调的是字幕的设置要力求和受众的感知相一致。另一方面,从听觉感官成分来讲,语言的优势在于可完整的叙事或抒情来感染人,可直抒胸臆的说理更是它具有的一大优势。影视音乐中的音乐起者渲染影片表达的内容的作用。而各种音响可轻易的用来表达环境和为画面塑造立体感。宋家玲教授还特别指出各种感官成分各有优劣势,只要善于组合运用其中几个,就能拍出不错的影视作品。ac99ef313b3a6edb3e0e4b1dfdc85fd2.jpg
  
      此外,宋教授利用多媒体为我们展示了我国80年代红极一时的记录片《话说长江》系列之《话说运河》,形象生动的为我们讲解了电视片的各种表现手法:三边方式(边编、边拍、边播)、现场采访、栏目化样式、即时手法、航拍、真实再现……作为与早期国内视听作品的对比,宋教授播放了美国最新记录片《香格里拉》,与学生分享当下一部影片是如何糅合广告片手法和电视片表现手法并配以色彩变化来给人画面艺术感的直觉享受。
       最后,宋家玲教授勉励同学们多看好的电影和电视,以此来汲取精神上的营养。本场讲座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不少同学表示,很期待宋教授周日在主楼三(小报告厅)的另一场题为“我在电影、电视片创作中如何表现开国总理周恩来这一伟人形象”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