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撰稿:宣传中心 张翠霞 编辑:宣传中心 杨晶晶 2015-4-18
2015年4月12日,主1#508举行了文心团主题讨论会第八期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鬼文化”。
主持人焦友泓从“鬼”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出发,把我们引入了神秘的魂灵世界。“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围绕“鬼”的定义,大家谈了自己的认识。随后,文心团成员们探讨了和“鬼”有关的节日,讨论中,大家纷纷讲述了自己听过的鬼故事,从“螃蟹精”、“墓地麻将鬼”,讲到日本鬼故事,又谈及西方爱伦·坡恐怖故事。同时,大家也提到了《世说新语》、《三言二拍》、《儒林外史》、《包公案》等文学作品中关于“鬼”、“冤魂”等的描写和故事。讨论气氛热烈。随后,王世海老师引导大家一起讨论了“丧葬方式”和“风水说”。
在“鬼文化”主题讨论的尾声中,大家联想到现实,认为死亡、鬼魂的神秘世界离我们似远似近,但于现实,我们要珍惜活着的自己,要“活得很久,活得精彩”。
最后,李建明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他认为,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日后多多注意。中国古代六朝时期,鬼神文化非常流行,人们相信鬼神,文人也谈论鬼神,如干宝的《搜神记》、陶渊明的《搜神后记》和刘义庆的《幽明录》等,这种“鬼神”小说为什么在六朝出现?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而“鬼”常常出现在中国通俗文学中,在这些文学中,“女鬼”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女鬼”形象多出自下层文人之手,与其自身境遇是否具有相似性?中国六朝的笔记小说与哥特小说的有什么异同?李老师建议大家多从古代文本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