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慧到觉新——巴金百年的文学与人生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6



119晚上700 ,由我院中文系主办的关于《巴金百年的文学与人生》的讲座在主楼群4号楼513召开,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巴金研究专家李晓红老师主讲。


  巴金先生是五四时代著名知识分子中最后一位辞世的,他的逝世说明了五四知识分子的时代已经过去。

  讲座的开始,李老师简要讲述了1024她前往上海参加巴金先生的追悼会和研讨会的所见所闻。之后便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从觉慧到觉新——巴金百年的文学与人生。
  觉慧和觉新是巴金先生所著的代表著作《家》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实际上,觉新是以巴金的大哥为原型的,而觉慧则是以年轻时的巴金为原型的。觉新这个人物代表的是隐忍、承担、忏悔、懦弱和对传统价值观的维护。觉慧则代表了激情、反抗、出走、控诉和对传统价值观的破坏。

  巴金自称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曾像圣徒一样追寻着民主、自由的五四精神,内心痛苦而执著。无论是早年逃离封建家庭束缚的决绝,还是晚年逃避心灵惩罚的彻底,这个爱国的理想主义者一生里永不停歇地以不同的手段和形式,同人性及制度的层层牢网作着斗争。晚年的巴金一直处在文革后的心灵折磨中。在起伏的政治运动中,身处其中的巴金既超脱不了当时的环境,又不愿陷得太深。他有着超越政党之上的爱国主义,最初试图对新政权保持局外者的冷静,却终于被各种改造运动深深地拽了进去。对于自我忏悔式的《随想录》,他曾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李老师饱含深情地给大家讲述着巴金——一位将被中年人铭记,却有可能因时间流逝被年轻的一代忽略的文坛巨匠。在场的每位同学都被深深地感染了。讲座结束了,但却留下了我们对巴金老先生无尽的怀念、还有对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反思、对文革历史的反思。
 
         从觉慧到觉新——巴金百年的文学与人生.jpg